王公大臣“只以诟毁洋人为快”

在慈禧太后决定搞新政之前,中国整个社会还是比较封闭的,哪怕是高层官员。19世纪70年代,郭嵩焘去英国当公使的消息传出时,清廷内部有不少王公大臣与名士还恪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把郭嵩焘的出使行动看成是毁掉一世清名的差使。在当时人的眼中,郭嵩焘的洋务主张就已经标新立异,令人侧目了,而这次,他竟自弃父母之邦,远赴夷人之国。他的一些湖南同乡更为他此行感到羞耻,甚至企图毁掉他的老宅。当时,有人竟然编写了这样一副极为尖刻的对联来羞辱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见容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郭嵩焘出使英国,利用公务闲暇,悉心考察英国政治。通过对英国资本主义政治运作的实地考察,郭嵩焘逐渐摆脱了君权至上的思想束缚。在英国,他不仅敢于考究西方的民主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点。1877年(光绪三年)5月,刘步蟾、方伯谦、严复等人作为海军留学生,在监督李凤苞的带领下到达英国。抵英次日,郭嵩焘便在公使馆中设宴,为李凤苞等洗尘。在郭嵩焘的安排下,这些留学生一部分被分派至英国舰队中,另一部分则考入了皇家海军学院,此后成了公使馆的常客。

郭曾把使英途中见闻逐日详记辑为《使西纪程》一书,内容有称赞西洋政教修明、中国应采用其治国之道等话语,他将书寄回中国后,呈总理衙门刊刻,一时激起满朝士大夫公愤,要求将其撤职查办。翰林院编修何金寿参劾他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就连郭的副使刘锡鸿也对其口诛笔伐,并列十款罪状弹劾郭嵩焘。

郭嵩焘对北京那些“只以诟毁洋人为快,一切不复求知”王公大臣们,予以尖锐的抨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