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影响百年,并必定彪炳千秋,是因为它完成了千年未有之变局的阶段性任务:成功推翻最后一个极权帝国,并在制度探索的高度把国家引入到现代中来。从此,在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没有皇帝的政治体制,在亚洲开创出第一个具备两院制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历史学界泰斗章开沅认为:纪念辛亥革命,要看“三个一百年”: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百年,辛亥以来的一百年,以及放眼今后的一百年。辛亥革命一百年以来,几代中国人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正是在继承辛亥衣钵,践行其民主共和思想、其平均地权理想、其民主民生关怀;再去放眼往后之百年,中国人所要追寻、实现的仍旧是国家、民族的整体现代化目标;而当今时代正在续写的大篇章,与辛亥一代人的理想更是一脉相承。在这辛亥百年之际,我们都在这场对历史的回望中用不同的方式思索着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辛亥革命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场关于国家与民族的政治启蒙,然而,我们是否可以准确地回答,辛亥革命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革命?
武昌起义一声枪响,苦撑七十年的最后帝国轰然倒塌。这一场由清政府亲手打造的华中新军发动的“造反”运动,就这样击溃了统治中国上千年的极权统治。是清政府太无能,还是革命力量太强大?事实上,这场起义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它是在一次次革命浪潮被扑灭后取得的“意外”成功。在它发生之前,这个封建帝国已经在一步步不可救赎的失误中走向崩溃。
这场中国式大革命的伟大和特殊意义,除其本身政治目标的崇高,还在于革命发生的社会背景的准现代性。清末的最后十年,在性质上与传统王朝已发生很大变化,它甚至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最自由的时代之一,当然这种准现代性并不是统治者有意打造的,而是西方强势介入中国的副产品,是民族、民主精英积极寻求强国出路的历史回报。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空前的革命被孕育了。
本书要讲述的正是清末最后十年。作者试图用理性而生动的笔触去呈现辛亥革命前期的真实中国。在这幅由最激情多元的时代观念、最智冠群伦的历史人物、最精彩纷呈的权力斗争、最纠结痛苦的破碎王朝、最具颠覆力的革命行动填充起来的全景图卷上,笔者评述甚少,只是在用真实的细节来书写历史。
慈禧太后说:“改革如此难,不如跳湖死。”皇族载泽上密折:“立宪可为国家建万年久长之祚。”皇室里并非没有明白人,为何他们还是亲手将王朝带上穷途末路?袁世凯用一张PS照片搞掉政敌岑春煊,他们都是素有声望的改革巨匠,为何却在最紧要关头斗得无止无休?救国图强搞新政,为何却让底层百姓恐慌不已,以致砸学堂、反禁烟、砍电杆、毁税局?搞革命,太危险,身为官员夫人的秋瑾为何偏偏抛家弃子闹革命?四川人的保路运动刚开始是一场披着“反国有化”外衣的经济运动,究竟是怎样变成了革命的导火索?日本间谍如何知道“中国要改朝换代了”?孙中山流亡海外十几年,如何成为革命党人不可取代的领袖?……一切的一切,真相就在这部历史的盛宴中逐渐浮出水面。
要还原历史,读后人的高谈阔论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所有的结论都是经过人为加工的。而这本书想做的,看似简单然则不易,那就是尽可能真实地还原那段历史的全貌。看当时的人所做的具体的事,所说的具体的话,只需用基本的人性和常识去判断,就能真切地体会历史的体温,感知前人的伟大与无奈。
本书精心挑选的420段往事构成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真相。这些真相胜过一切惊心动魄的故事,因为它们本身就已经足够惊心动魄;也胜过一切画蛇添足的评判,因为由它们引出的史观也许最为客观。
这里没有学究式的拷问,有的只是你难以想见的故事;这里没有枯燥的陈述,只有辛辣的笔法。在这里,你深陷其中,你潸然泪下,你激愤不已,你纠结于心,你慨叹无数……历史能够告诉你的,就让这本书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