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空间与实体(2)

接下来,我们再从另一个参照系来理解空间的概念。

B. 空间与实体

可以说,空间就是虚空,它是和实体相对应而存在的,我们对它的感受是借助实体才得到的。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什么是水壶?你可能会很自然地说:所谓水壶,就是由壶底、壶壁再加一个壶盖共同构成的一种器皿嘛!说得没错,但是所有这些东西加起来也并不足以表达一个水壶的本质—— 这个器皿,它是要用来装水的呀。

显然,用来装水、真正发挥它作为“水壶”的作用的,并不是壶底、壶壁和壶盖,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当我们装满一壶水时,难道是在把水注入壶壁和壶底吗?我们顶多能说,我们把水倒在了壶壁之间、壶底之上”。可见,“壶”的终极本质在于那个由壶底、壶壁和壶盖所共同围合而成的中空部分,也就是所谓“空间”;而围合空间、构成了“壶”(而本身不是壶)的那些壶底、壶壁、壶盖就是“实体”。二者相辅相成,相对应而存在。

一个水壶是这样,我们的建筑也是同样的道理。譬如我们所在的教学楼,它是一幢教育建筑,供师生从事教学活动的这么一个建筑物,它之所以成为一个建筑物,是因为有四面围墙加一个屋顶形成的,但真正对我们有用的是不是这四堵围墙和上面的那个屋顶?换言之,实体(围墙和屋顶)是不是建筑的最终目的?当然不是。我们真正要用的是由实体(围墙和屋顶)围合而成的这个中空的部分—— 空间。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老子,他在《道德经》的第十一章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在这里,老子称实体为“有”,称实体所围合成的空间为“无”,他精辟地指出:正因为器皿是中空的,它才具备盛装东西的功能;有了房屋的中空部分,才有了人们居住的作用。“有”给人提供条件,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却是“无”。

说到这里,关于空间的又一个定义也就出来了:

空间就是容积,它和实体相对应而存在。人们对空间的感受是借助实体而得到的。

显然,这个定义对于我们理解建筑艺术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建议大家重点理解和掌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空间”这一概念应用于建筑领域只是近百年的事情。在西方古典主义的视野中,建筑乃是一种造型艺术,向来是与雕塑、绘画等相提并论的,天赋过人的达·芬奇都曾认为:建筑是属于视觉感受的艺术。

可见一直以来,建筑物都被人们看作是由各种物质材料按一定的结构方式砌筑、搭建起来的一种实用性雕塑,是一种与雕塑无异的造型艺术。

在建筑的两大构成要素—— 实体与空间中,古代建筑师们(无论东西方)显然对建筑的实体部分更加看重,他们像塑造雕塑作品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在实体界面(立面墙壁、屋顶天花、地面、梁柱、各种隔断……)上做足了工夫,山花柱头、梁头瓦当等等无不精益求精,在造型、装饰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如中国古建筑的梁架、柱子、斗拱、藻井等结构部件不仅造型考究,而且还要施色,甚至彩绘,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但也仅此而已,仿佛这就是建筑艺术的全部了。

直到公元19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灵魂革命,大家突然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传承几千年的设计理念遭到空前质疑,反思出现了。及至公元20世纪,建筑师们开始普遍同意,建筑设计更重要的并不是那个柱子、那个墙(立面)或者那个屋顶如何,而是一直被自己忽视的那个中空的地方(空间)。因为只有它才是真正对人们有用的地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