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空白。只有对IC进行焊接的地方才使用了恒温烙铁和配备了静电手环。而物品标识、现场区域划分等则显得有些杂乱无章。
面对流水线上摆着的功放,我产生了很多疑问。这样的生产现场、这样的设备能做出国内一流品牌、一流品质的产品吗?
一个星期之后,我把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实习报告放在了余经理的桌面上,这可是我的得意之作。基本上对生产制程各个环节的品质控制都有详尽的描述,我静坐在余经理的面前(在大家熟悉了之后,我们都叫他老余),等着他看完后的询问。
大约过了5分钟,老余看完了,抬头对我说:“报告写得还可以,不过有些格式化了,不要完全套用外企的一些模式。有些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设备硬件投入等。还有你的报告只是指出了一些问题,但没有提出如何解决的方案。那么我想了解,对于品质控制工作你准备如何开展?”
我猜到他会这么问,微微点了点头道:“余经理,我们飞经公司现在的问题其实很多。我想即便没有这份报告,你也很清楚这些问题的形成和现状。解决方案不是我一个新来的人可以完全提出的,或是说我提出来后就可以马上实施整改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并且需要公司上下所有人员的参与和改善。不过我想是否能由余经理你先召开一个会议,重点先解决这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新产品开发验证的,我们的产品开发少了一些可靠性验证,而这点对于产品品质保证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第二个是生产过程中的静电防护,对于电子产品的生产来讲,这个很重要,很多元器件会因为静电的存在而产生质量隐患,比如三极管的软性击穿;第三个就是对一些表面上看上去不是很重要的辅料加入规格、参数要求,比如说用于贴PCB的高温胶纸,我在IQC那里看到的,每次检验都不合格,而且采购渠道是直接从文具店购买,这样在生产线上使用时,根本起不到对补焊位防护的作用。生产线在贴了胶纸后,却还要增加工序挑开锡孔,根本就是浪费了这个工序。另外,锡条的使用也没有说明,特别是我们用50/50的锡条,杂质比较多。我在执锡生产线的报表里看到,产品直通率确实也比较低,我想这与锡条的纯度是直接相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风批的使用也没有控制,而我们要使用大量的五金件,车间里有很多机箱、散热器是被打滑牙了的,而打滑牙的五金件我们现在的操作是在螺钉上加了锡线后再次强行打入螺丝,这样产品经过跌落、长途运输振动后可靠性将有影响。”我把在DTD和MTS公司所学到的一些知识以及总结的工作经验都用上了。
老余想了想:“这些事情你有没有和工程部沟通呢?”
我说:“还没有,我只是写了这些问题,让你先看看。接下来我会和工程部一起将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形成标准化文件,并对相应工位的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再在现场实施。”
老余打了个电话,没多久,工程部的刘部长就来了。当着我的面,老余把我报告里的问题大致说了一通。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余基本上是把刘部长臭骂了一通,搞得我在一边特别难受,坐立不安。
在老余“大展神威”之后,我和刘部长一起离开了他的办公室。在背后办公室的门刚刚关上,我正想对刘部长说点什么,对方理都没有理我,自顾自走了,留下了我一个人张大了嘴站在过道上。
实习就这样结束了,我正式开始接管OQC的工作。在飞经公司里,OQC就是对生产部完成的成品进行常规检验。比如检验一台功率放大器,就是检查产品面板上各个按键功能是否正常、听听音就算完成了,而指标测试是由QE去做的。
如此简化甚至可以说是草率的检查也能称为出货检查吗?我找了那两个OQC问了问,他们竟一问三不知,说从他们进入飞经公司起就是这样做的,也没有人要求他们更改些什么。我没有办法,找到QE蔡工,请他帮OQC做几份测试文件。我把要测试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