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养成教育的方法(5)

① 呈现期望行为的刺激线索

期望行为没有出现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这个行为的刺激线索没有在环境中出现。当考虑用刺激控制法来增加期望的适宜行为时,要仔细分析有哪些对这种行为产生刺激作用的线索或者条件可以利用。通过呈现这种行为的线索,孩子出现期望行为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② 为期望行为安排效果建立

建立一种效果就是使一种刺激对行为的产生具有强化作用。这样,当一种效果建立呈现的时候,因这种刺激而产生的行为就会受到强化。使期望行为更易发生的方法之一就是为行为的结果安排效果建立。

③ 减少期望行为的反应难度

反应难度小的行为比反应难度大的行为更容易发生,可以利用行为发生这一规律,为期望行为降低反应难度。

④ 消除非期望行为的刺激线索

举个例子,孩子特别喜欢看电视而不愿意写作业,因为家里有电视这个刺激线索,让孩子做到不看电视是有很大难度的。如果换个环境,带着孩子到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去写作业,孩子缺少了电视这个条件,要做到不看电视就不像之前那样困难了。

⑤ 消除非期望行为的效果建立

如果非期望行为的结果得不到强化物,人们就不大会从事这一行为,因此,消除非期望行为的效果建立,可以减少它发生的几率。

⑥ 增加非期望行为的反应难度

避难就易是人类行为的普遍法则。如果非期望行为的反应难度加大,孩子就不大愿意费力去做。

九、父母言传身教法

1. 解释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父母是天然的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欲教子先正其身。”孩子善于模仿,模仿产生的效果好坏,取决于他所模仿的对象是怎样的。而父母正是孩子天然绝佳的模仿对象,父母的习惯不好,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是很难的。

2. 原则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要让孩子学习父母身上的优良品质,培养出更好的习惯。父母不是圣人,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要注重对父母良好行为的模仿和发扬,对父母不好的行为则要摒弃。

3. 操作方法

对于习惯培养来说,身教大于言传。因为习惯大多是在琐碎小事和日常生活中培养的。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就是在对孩子进行无声的习惯培养。父母一个坏的行为,可能会让孩子养成坏习惯。父母无论有意无意,都必然会起到示范作用,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种榜样都是孩子不可抗拒的。

① 父母要注意自己言谈举止的影响,提高自身的修养。

② 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请父母首先做到。父母说话不要太随便,要注意影响。

③ 凡是孩子提出的合理的意见,父母要虚心接纳,并及时改正。

十、家庭环境熏陶法

1. 解释

家庭环境熏陶法就是在家庭生活中,长年累月、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情感,是一种以隐形教育为主的间接教育法。良好的家庭环境涵盖家庭意识、家庭行为、家庭物质三大方面的内容。《儿童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对此也有详细阐述。

① 家庭意识

就是家庭各成员的道德观念、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家风。

② 家庭行为

家庭行为,包括家庭各成员间的活动及行为。不仅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行为,还包括家庭成员进行的其他活动,如文艺、体育、学习、娱乐、卫生保健、家务劳动等;也包括家庭中自己规定的行为原则,如家法、家规等。

③ 家庭物质

家庭物质,它主要反映家庭生活环境、消费趋向、经济状况等。包括经济收入、支出、衣食住行等。

也有的社会学家们将家庭环境分为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成员间用语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具有协商性;人际环境是指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交往关系,比如是否做到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