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养成教育的方法(4)

同样一个习惯,对处于不同年龄、不同心理阶段的孩子,要求是有层次的,必须与其特点相符,孩子才会接受并执行。

③ 目标分解要具体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把远目标变成近目标,把模糊的目标变成具体的目标。

七、行为契约法

1. 解释

为了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父母常常扮演监督者、唠叨者的角色,这会令孩子反感,甚至引发孩子情绪上的抵触。此时,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和孩子都平心静气,坐下来好好谈一谈,试试行为契约法。这里说的行为契约是针对父母和孩子双方的。是父母和孩子经过谈判,共同协商而形成一种对双方行为都有约束力的书面约定。父母的目的是改变孩子,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孩子的目的是改变父母唠叨和??嗦的现状,使其不再过于监视、唠叨自己。双方都想改变对方,一方的行为改变就充当了另一方行为改变的催化剂,如果父母和孩子中有一方出现没有执行约定的行为,就可能导致另一方也不执行协议,从而导致整个行为契约法的失败。

行为契约是养成教育中有效改善亲子关系的润滑剂,有助于建立亲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待人的人格关系。

2. 原则

确立正式的、具有约束力的契约条款,是运用好行为契约法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障。行为契约条款的确立,要遵循彼此尊重、相互制约、要求详细的原则,最好以书面形式出现,涉及到的成员应人手一份。行为契约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意义上的“君子协议”,虽不像法律条款那样严格、正规,但对父母和孩子都具有约束力,可避免口说无凭和随意更改。

父母和孩子要共同保持和维护行为契约的约束性,不断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强化对方的良好行为,最终双方都养成良好的习惯。

3. 操作方法

按照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研究课题组的研究,一个行为契约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① 确定目标行为

行为契约的目标可以是减少不适宜或不良行为,也可以是增加适宜或良好行为,或者两者兼有。目标行为必须是客观的、可操作的,不能含义模糊,有待推论。

② 规定确认目标行为的方法

既然签约双方要对目标行为相互监督,那么目标行为出现或者没出现,就要有一个双方都认同的检测方法。常见的方法有直接观察的行为文件(比如作业本)和固定的行为产物。

③ 确定行为契约的有效期。

对于较难形成或较难改变的习惯,最好确定一个相对较长的有效期,并在有效期内划分出几个较短的考察期,每个考察期都制定相对具体的考察目标,每一目标的要求逐级递增,不要忽高忽低,以免在执行过程中无所适从。

④ 确定强化和惩罚的跟随条件

签约者执行的是适宜行为,应得到契约中明确规定的强化;如果是不适宜行为,契约中也要明确惩罚后果。

⑤ 契约双方签字

双方签字有利于孩子建立起“父母与我平等”的观念,有利于行为契约的顺利执行。

八、刺激控制法

1. 解释

环境是一种刺激,不同的刺激能使孩子产生不同的行为。控制住了这个刺激,也就控制住了孩子的行为。“孟母三迁”,实际上就是看到了环境对孩子行为的影响而实施的一种刺激控制。

这种从源头上控制习惯形成因素的培养方法,就叫做刺激控制法,也可以叫做环境改变法。

2. 原则

对孩子来说,最好是“自控”和“他控”相结合。因为青少年已经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控”能更多地调动起孩子自身的力量。而“他控”则能使孩子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必要的支援。

3. 操作方法

具体来说,刺激控制法有6种操作方法。《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中介绍得很详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