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巷名伶遗踪(4)

由铁树斜街往北,直穿樱桃胡同和延寿寺街,就到了武生泰斗杨小楼(1878-1938)的故宅,笤帚胡同39号。(图7.宣武区笤帚胡同39号杨小楼故居)

笤帚胡同是一条不宽的胡同,平常很静,沿路房子都很整齐。杨小楼故居在胡同路北,重檐随墙门,当年应该是不错的,现在为民居,有人把自建小屋搭到大门外,门口显得局促了。这儿离延寿寺街没几步远,却是两重天,延寿寺街永远是热闹的,商摊排满街边。辽金时,大宋兵败,徽钦二帝和贵胄后宫几千人从汴京解来拘禁于此,想来此地历史已够久远的了。

杨小楼当年想必天天由此街过。他是清末最有名的大武生,与唱须生的谭鑫培、唱旦角的梅兰芳鼎立为三。梅兰芳比杨小楼小16岁,两人曾同住一院,杨小楼说自己是看着梅兰芳长大的,此言不虚。所以,后来当小楼在珠市口建成“第一舞台”时,梅兰芳多忙也要前去助阵,以使小楼实现网罗尽京城名角的愿望。齐如山先生编排的名剧《霸王别姬》,最初就是杨小楼的项羽、梅兰芳的虞姬,在第一舞台演出,一炮而红。

杨小楼是名角杨月楼之子,作为武生,他是雍容华贵的大武生,饰赵云举世无双。谭鑫培曾说伶界有三人的人缘最好,他们有缺陷观众也能容,其一便是杨小楼的不搭调。(谭老板这不是损人吗!)小楼唱戏从来比弦儿高一块,就算琴师按他的调门把弦调上去,结果小楼一张嘴,更上一层楼,调更高了。放在别的演员身上,观众早叫倒好了,但这是他们所喜欢的大武生杨小楼,于是就“海涵”了。

当年慈禧最喜欢的演员,可说是前有陈德霖,后有杨小楼。

宣武门外大街东侧的椿树胡同和棉花胡同一带,是京剧名家聚居的另一个地方。这里,冠以“棉花”的共有十四条胡同,除棉花头条、五条、八条和九条外,都分“上、下”条。往北,是东西向的西草厂街,再北是东、西、北椿树胡同和上、下椿树一、二、三条。西草厂南北的胡同里,梨园旧人简直抱成了团。

金少山故宅就在棉花八条1号。(图8.宣武区棉花八条1号金少山故居)

作为花脸演员,金少山在整个京剧史上空前绝后。之所以能说“绝后”,看看当下戏曲在人们娱乐生活中的地位便可知晓。以净行挑班挂头牌,他是唯一的。论嗓子,他声震屋瓦;论武功,他深厚扎实;论身形,他高大魁梧;论面相,他饱满威严。无论是武花脸、架子花还是黑头戏,他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从幼年起,他就跟父亲学戏并和父亲同台演出。但金秀山去世后,他一直未遇明主,在戏班里做过很长时期的底层演员,这倒使他得到广泛的锻炼,各类角色,他都扮演过,等到梅兰芳点名要他合演《霸王别姬》,他的好运到来了。

《霸王别姬》本来是梅兰芳与杨小楼合作的剧目。1926年11月,梅兰芳应邀率团到上海大新舞台演出,需要有人和他配戏演出《霸王别姬》,王瑶卿推荐了金少山,当下一见,金少山身高一米七八,嗓音响若洪钟,梅便定下。12月10日,梅兰芳和金少山首次在大新舞台合演了《霸王别姬》,大获成功。当初,杨小楼是以武生饰项羽,而此番金少山创造了花脸行当项羽的艺术形象,人们称之为“金霸王”。他与梅兰芳多次合作演出此剧,金少山以花脸行当的西楚霸王配虞姬,成为《霸王别姬》的经典范式,以后,其他演员也按此范式搬演,以武生行当演霸王反倒不多了。

金少山具有开创性的举动是净行挑班。

这种开创之举需要一位名声极大、自身功力极强、戏路极宽、艺术造诣极深和票房号召力极高的名净来担纲,而这只有金少山堪以承当。他把一些以往只能是开场“帽戏”的小戏,变成了净行大轴戏。他唱红的《姚期》、《锁五龙》、《断密涧》、《白良关》、《铡美案》、《牧虎关》等,成为后来优秀净行演员的标杆剧目。1943年,金少山重回上海演出,皇后大戏院門口的“客滿”牌,竟足足高挂了六个月。

金少山的再一个贡献,是开创了净行的流派。与当时各有所长的侯喜瑞、郝寿臣鼎足为三。金少山是20世纪京剧净行的一个高峰和参照,后起的优秀花脸演员无不受到他的深刻影响。

他死于1948年8月13日,贫病交加,那一年,他只有59岁。

棉花上七条15号是裘盛戎(1915——1971)住过的地方,他还有一处故宅,在前门西河沿215号。前门西河沿那处房子极好,门楼十分漂亮,与正乙祠正好打对面,现为某公司使用;棉花上七条的房子要差一些,已成大杂院。

从西草厂胡同萧长华故居往东走,路南有一条不宽的胡同,叫山西街,南北向,十分僻静,荀慧生(1900——1968)故宅就在胡同中间路西的13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