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式国际化”的艰难与挑战(2)

略加综述,7年时间,联想经历了3次胆大如斗、心思缜密的再造。2000年联想分拆,可定义为裂变式再造;2004年并购IBMPC,则是典型的嫁接式再造。这两场再造先是让联想更加纯粹,其后彻底满足了联想的规模化冲动。但是那个时候,“联想系”也仅只个概念而已,直到柳传志下定决心重塑联想控股,一切才有了本质改观。这就是近3年来的第三场再造。这场再造,笃志资本化实践的柳传志“创办非相关多元化公司”,终让“联想系”名实相符。

区别于台湾宏基的世纪变革,“联想系”的第三场再造是一种“非典型”的内部“非规模”成长,其要义就是成长为本、平衡风险。作为“联想系”“神经中枢”存在的联想控股,面临两大使命:一方面是规则执守、文化传承、整体维系、固本求变;另一方面是与联想集团、神州数码一起持续创造健康赢利。所谓再造,必然充斥着冒险与纠偏、实验与痛思。不靠威权靠德行,不靠手段靠气质,柳传志的挑战,是要看他能否给予后继者“钢铁般”的意志和“铁血样”的决断。现在,最需要导入此种“基因”的当属杨元庆。

一边是北美市场的惨淡终局,一边是本土市场的高歌猛进,相形之下,今日之联想似乎更加本土化而非更加国际化。在与美国商界磨合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难占优势,因为不管你怎么淋漓表现,人家就是不大信任你。这是很让人无奈的事情。

但是,杨元庆们又别无选择。

2007年春节前的一个午后,我又一次端坐在柳传志的办公室里,静听之中尽量回避着敏感话题,因为彼时的联想在北美市场可谓步履蹒跚、磕磕绊绊。专访到后半程,柳传志主动谈起了联想国际化。透过柳传志那略显激动的语调,我们真切地读到了他内心的焦灼与不安。文化磨合之难对杨元庆的“领导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他必须能够以极致的耐心、果敢的勇气,着眼未来、统驭全盘,以审慎的心态妥善管理冒险创新的欲望。毕竟,杨元庆的英雄使命在跨国整合中没有第二次机会。

一直以来,柳传志的谦卑让很多人感慨,但是,他的坦诚尤其让人尊敬。此种坦城,李东生、李昆耀有过,那是他们兵败欧洲后的彻痛与醒悟。针对联想国际化的焦点与难点,诚恳相向的柳传志表露于外的是主动预警与些许不安。“非执行董事”柳传志格外感觉到了品牌国际化风险的不可测与深邃。

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就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联想成长到一定规模,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两个坎儿:多元化和国际化。这个过程中,制定战略、执行战略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系。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把变化视为机会而非威胁,战略不失误,阵脚不紊乱,是对壮大起来的联想的严峻考验。发现并解决核心问题是柳传志的本职,如果将接班人培养认定为柳传志的终极考验,或许,柳已经迎来了其职业生涯最华彩的巅峰时刻,但也注定要承受相当多的劳心之苦。为杨元庆,为联想国际化。

文/张翼

“八卦”柳传志:

1、最钦佩的企业家是谁?

柳传志:杰克.韦尔奇和比尔.盖茨。

2、这些年,对你触动最大的管理著作是什么?

柳传志:《基业长青》这本书。书中讲述的形成百年老店的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都很有启发性。

3、如果让你对企业管理者提点警示,你会怎么说?

柳传志:不做改革牺牲品,不把长跑当短跑。

4、2006年最高兴的一件事。

柳传志:联想控股下属的5间子公司均有良好业绩。

5、目前思考最多的问题?

柳传志:如何把联想办成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

6、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柳传志: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

7、你觉得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柳传志:容易轻信。

8、你最想拥有的一项技能是什么?

柳传志:熟练掌握英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