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21世纪企业遭遇成长天花板

第二节 21世纪,中国企业遭遇成长的天花板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布拉德福德·德龙(Bradford DeLong)指出:

“过去20年里,位于中国沿海地区、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制造业,其经济增长策略取得了非凡的成功。中国经济的增长超过了其他国家在任何政治经济体系下,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所达到的速度。这确实是一个非凡的成就。”

诚如斯言,新世纪的今天,从节能灯到彩电,从运动鞋到DVD,从玩具到内衣……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充斥着全世界各国的货架。

这足以令每个中国人鼓舞、骄傲,不知疲倦地狂奔在创富的大路上,但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品牌在快速成长中遭遇的“透明天花板”。

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抵制中国的廉价产品

事实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一个困境:

全世界的资产阶级在中国团结起来,但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抵制中国的廉价产品。

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利用各种非关税手段,对中国出口产品举起了“屠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重新戴上了枷锁。

欧美与中国之间的纺织品贸易战本质上是就业战,是几十万欧美纺织工人与近2000万中国纺织工人的博奕较量。欧美国内的工会运动和政府财政赤字的多重压力,让本国的政客已经无视自由国际贸易应遵循的原则。虽然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如果各国的厂商都通过本国的政府来反对中国代工出口的产品,搞贸易保护,以中国一国之力,将难以化解。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但它也遵循一定的发展和演变规律,过去20年的变化与19世纪末情形相似,国际分工的急剧扩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很好地把握住了发展机遇,呈现了改革开放后的超高速 增长。

而在未来的20年,会出现类似于20世纪两次大战之间的二三十年代的情况,贸易保护主义力量抬头,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出口占经济总产出的比重将会下降。

不能跟上这一变化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将会在这样的时代举步维艰,最好的例子是阿根廷。英国和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对它关闭了市场大门,它的高速发展就此受挫。

全世界的资产阶级在中国团结起来

与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抵制中国的廉价产品相对应的是,全世界的资产阶级都在中国团结了起来。

2005年夏天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财富》全球论坛,被与会者称为历届财富论坛年会最成功的一届。《财富》全球论坛六年内三次莅临中国,说明了中国的发展及无限的“钱”途,深得世界商界领袖的青睐。

从2004年12月11日起,直至中国入世所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为止,这段时期将被称为“WTO后过渡期”。按照我国政府入世的承诺,在这一时期,中国市场的开放力度和范围将明显超过前3年,主要产业的所有非关税保护措施将逐步消失直至取消。

这意味着随着“WTO后过渡期”的到来,中国经济市场开放程度和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化,跨国公司在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张战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版图的争夺中心。这也意味着更多的贸易摩擦、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中国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的较量将更加激烈。

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神勇扩张,在中国盛宴中的狂欢,凭借的却是其强大的品牌竞争力与卓越的品牌战略。

跨国公司在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技术、不是资金、不是人才、不是渠道,那么跨国公司在中国神勇扩张,最强悍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

一言以蔽之,是品牌,是强大的品牌竞争力。

品牌就是力量。

品牌竞争力是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品牌竞争力就是跨国公司扩张的最大源动力。

品牌竞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物化和商品化的表现。

决定品牌竞争力的基础在于品牌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品牌竞争力包含了企业在资源、能力、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是形成并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相比跨国公司,品牌竞争力是目前我国企业最为缺乏的能力,也是目前在我国市场决战中最为重要的能力。

全球化造就了品牌经济时代。一个成功品牌为企业带来的产品溢价力和影响力的价值往往是任何有形资产所不能比拟的。伴随着品牌的出现和发展,现代化经营管理的核心已经从纯粹的实体经营转移到品牌经营上了。品牌既是企业的标志和根基,又是企业出奇制胜、压倒对手、争夺市场、开辟财源的强大武器,因此制定正确的品牌战略并贯彻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