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学的工程(1)

在一个制作木桶的作坊,爸爸叫孩子看守木桶。孩子遵从父命,每日早晨把木桶擦干摆放整齐。可是,有一天夜里,刮起了大风,风把桶刮得乱七八糟。孩子用双手扶正了这只桶,还未等扶正另一只桶,刚刚扶起的桶又在地上滚动起来。孩子无计可施,只好向父亲请教。父亲说,“你把每个桶都摆好,盛满水就行了”。当天晚上,狂风又至。第二天,孩子发现盛满水的桶安然无恙,一个个象听话的士兵,没有一个被刮倒。

风给小孩上了一课,让他懂得当你无法改变风时,却可以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提高桶的重量来化解风的威胁。有时候,“树欲静而风不止”,推动或阻碍企业发展的风险因素有如狂发不止的风,企业无法控制风,却可以运用增强自己重量的技巧来适应环境,提高抗风险能力。

如果说策略的应用体现了风险管理的“艺术性”,定性与定量识别衡量和评估风险体现了风险管理的“科学性”,那么,身系风险绳,用行动应对风险则是一项“工程”。

当然,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本质,风险管理没有万能方法。一直以来,人们相信定量化才能从风险的不确定性中发掘出确定性。好像“成事在天”,上天早就注定了风险的存在,必然性就在“天数”之中。于是,开发出众多分析模型、专业工具和标准,依靠历史数据和统计概率的计算来推测未来,寻求最好、次好和最差方案,并且依然不断地将模型的精确程度、因素范围向前推进。接受、学习并且充分应用这些成果以应对风险无疑是明智的。但是,与定量化相比,定性管理同样不可偏废。诚如凯恩斯所言,“我们大多数人要作某事的决定—— 仅仅是我们本能的反应—— 而不是用定量的收益乘以概率算得加权平均收益的结果。”正所谓“谋事在人”。“钟形图”不可能罩住全世界,人类无知的地方越来越多,却反而越来越激发人类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创造力。

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风险的影响为“魔”,良好的风险哲学就是降服风险的“道”。就像人们通常所称的一样,办法总比问题多。风险难以穷举,管理风险的办法更难穷举。机会既然只能在实践中赢取,进行机会实践所必需的风险应对工具和技巧则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第一,当个“称职”的裁判

风险是一些人的厌恶品,因为希望成功的人们对损失和失败怀有恐惧。风险也是一些人的偏好,因为勇于拓展的人们能够透过风险看到高收益和成功的机会。恐惧可以抑制风险,欲望可以召唤机会。唯有通过正确的观念指导和行为引导,能唤起人们头脑中的“拳击赛”,公平对待“风险和机会”,建立正确的评判标准,当个“称职”的裁判。适当地增强或清除恐惧感,恰当地满足欲望,使人们保持正确的风险哲学,在承受范围内勇于冒险,大胆进行机会实践,成为风险管理的特别技巧。而在风险未出现之前,管理风险,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关注风险信号,建立预警机制和应急计划,永远走在风险的前面,称得上风险管理的首要技巧。

第二,思考“化险为机”

采取适当策略减少风险的影响,化险为夷。如果风险管理只停留在这一步,风险管理的成绩只能是刚刚及格。现代的风险管理思想更强调实现风险最小化的同时,机会最大化,以此实现赢的概率和赢的质量。抑制和减少风险的“坏”相,发挥和激发风险的“好”相,将风险向机会转化或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创造新的机会,才是企业快速进步的阶梯。

第三,发挥规则与制度的作用

制度下的秩序更加规范,监管下的秩序更有效率。利用规则和制度的刚性,能减弱风险的不确定性。

倘若不确定的风险,加上“自由”和“无序”,只有混乱与灾难。在一个无规则的世界,风险等于“不确定”的平方。正所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风险是无形的,之所以无形,正是因为缺少规矩。这就像自驾车与轻轨交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北京以更快的速度跑步进入了汽车时代,具有“后发优势”的北京还是验证了工业发达国家“汽车时代进入就是堵车时代的到来”的规律。在这种背景下,轻轨交通在销声匿迹之后又成为热门话题和城市建设的重点。轨道交通是制度化、约束化的交通,是受监管的交通也是具有流量透明度的交通,它以正点、安全和规范备受市民喜爱。特别是在雨雪恶劣天气,成为首都脆弱交通的救命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