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公司的发展轨迹(2)

电影制作是迪斯尼公司的核心业务。继承上一阶段的成功经验,公司继续以动画制作为重点,成功推出了《皮诺乔》、《灰姑娘》(Cinderella)和《彼得潘》(Peter Pan)等经典动画电影。除了动画影片,制片厂开始尝试拍摄实景电影。首部实景短片《海豹岛》(On Seal Island)于1948年发行并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奖;1953年秋,迪斯尼公司发行大型实景影片《沙漠奇观》,该影片成为制片厂继《灰姑娘》后在20世纪50年代的第二部卖座电影,它随后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金像奖。在电影经营方面,迪斯尼公司探索出新的经营策略:以7年为周期重放迪斯尼经典动画。新策略为公司带来巨额收入,如《白雪公主》的每次重放都带来几百万的收入,同时也深化了迪斯尼动画人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

电视是迪斯尼公司的重要衍生业务。它建立在迪斯尼电影业务的基础上,以主题公园附属品的形式诞生。自1946年美国引进电视商业广播以后,电视像雨后春笋般地普及起来,它逐步成为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对电影业构成直接威胁。由于电视不能广播彩色影片,迪斯尼公司一直拒绝与电视媒体合作。但是,随着彩色电视的出现,同时沃尔特急于为筹建中的主题公园寻找资金,迪斯尼公司在1954年与美国广播公司合作,制作专门播放迪斯尼影片的一小时电视节目“迪斯尼乐园”。该节目在当年10月27日首次播出,就获得了41%的高收视率,是当时非常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收视率的两倍多,当天晚上看电视的7 500万美国人中有3 080万人收看了迪斯尼的节目。迪斯尼公司电视节目的成功,为以后发展电视业务奠定了良好基础。在随后的1955年10月3日,迪斯尼公司制作播放了午间儿童节目“米奇老鼠俱乐部”(Mickey Mouse Club),该节目同样获得巨大成功,并在1977年及1989年两度卷土重来,直到1994年结束。

主题公园是迪斯尼公司二战后重点开发的新业务,也是这一阶段经营的主要成果,它是沃尔特晚年执着发展的项目。沃尔特一直都有开发娱乐园的意愿,直到20世纪50年代,这个梦想终于实现。在沃尔特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甚至提出兴建更为大胆的完全“乌托邦”式的梦幻世界——迪斯尼世界。正是沃尔特的执着,主题公园成为迪斯尼公司继电影后另一个重要业务,为公司带来巨额的利润。有关迪斯尼主题公园的情况在后面章节中将重点介绍,在此不作详细陈述。

商品业务是随着迪斯尼公司产品,尤其是动画人物的知名而发展起来的业务。在这个阶段里,迪斯尼商品已经非常丰富,给公司带来丰厚利润。与以前的操作相似,迪斯尼公司只是出售动画人物的肖像权,不直接参与相关商品的生产。

三、动荡不安的过渡阶段(1966—1984年)

1966年12月15日,沃尔特迪斯尼去世,迪斯尼公司进入动荡不安的过渡时期。在这段长达19年的时间里,迪斯尼公司陷入了无边无际的高层权力纷争之中,经营业绩一落千丈。沃尔特去世后,他的哥哥罗伊为稳住局面,重新掌权,成立了两个分别由“沃尔特派”组成的艺术创作生产委员会和“罗伊派”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对公司进行联合管治。在委员会领导的思想指引下,迪斯尼公司经营总收入从1966年的1.16亿美元增长至1971年空前的2.50亿美元。但是,这种联合治理的平衡局面随着罗伊在1971年的去世而被打破。沃尔特派开始掌握公司大权,小罗伊(罗伊迪斯尼的儿子)对此表示不满而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从此以后,失去改革动力的迪斯尼公司经营业绩开始逐步下滑。

在电影经营方面,由于沃尔特派的核心领导卡德沃克(1976— 1978年的制片厂总经理)不顾电影市场需求变化而一味地恪守沃尔特的经营创作理念,致使迪斯尼公司票房收入不断下滑。1979年,迪斯尼公司票房收入仅有4 030万美元,达10年最低票房收入,只占到好莱坞票房收入的4%,在七大制片厂中排在最后。在此期间,迪斯尼公司电影业务唯一值得称道的是沃尔特的女婿罗恩米勒(1978—1983年的制片厂总经理)在1983年成立了“试金石”(Touchstone)电影公司,并拍摄了卖座的电影——《美人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