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迪斯尼的传奇人生(4)

沃尔特没有因为《威利号汽船》的成功而停止前进的步伐,他很快就转入傻瓜交响曲(Silly Symphonies)系列短片的创作中。1931年,《威利号汽船》上映3年后,沃尔特开始考虑拍摄彩色动画片以增强米奇的表现力,使自己的影片更受欢迎。彩色动画片在1919年首次出现,但却因制作成本过高难以推广。20世纪30年代初,泰尼柯勒公司研发出新的彩色影片拍摄工序,可是敢于尝试的电影公司并不多。沃尔特了解该拍摄方法后,毅然决定与泰尼柯勒公司签约引入新技术,决心成为电影拍摄技术的先驱者。1935年,第一部彩色“米老鼠”影片《花与树》(Flowers and Trees)终于问世,米老鼠标志性的红色衬衣、短裤和黄色鞋子从此被定格。《花与树》获得的奥斯卡金像奖和“似雪片般飞来的”放映合同再次向世人证明了沃尔特的长远目光和过人胆识。

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沃尔特短时间内对拍摄技术进行两次革新更是需要大量资金,这对成立不足10年、规模中等的迪斯尼公司而言,显然力不从心。虽然米老鼠在1928年一夜成名,但直到1931年,迪斯尼公司仍然名大于实,他们不得不面对利润率不高、流动资金不足等经营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沃尔特摸索出一套新颖灵活的经营方案。一位纽约富商用300美元购买米老鼠的形象专利权以生产印有米老鼠的文具,这些文具一上市很快就销售一空。沃尔特从中看到了米奇的潜在价值以及战略协同带来的好处,他随即利用特许经营方式出售米奇使用权,通过收取版权费增加经营收入。不久,米奇的形象就出现在影集、报纸、玩具、衣服、手表、雪糕等商品上,而且都非常畅销。在1932—1942年的10年间,迪斯尼公司收入中的10%来自有偿转让动画人物所得的版权费用。动画人物的商品化一方面让迪斯尼公司取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对公司形象的宣传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影片的成功放映和角色的商品交易使米老鼠不仅在美国本土广受欢迎,而且还名扬海外,成为国际巨星。在德国,它被称为迈克尔魔丝;在日本,被称作三木(Kuchi);在西班牙,则被称作Miguel Patonocito。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将一款小汽车命名为Toplino,这是米奇的意大利绰号。为了让米老鼠更受欢迎、更具亲和力,沃尔特决定更换米奇的形象,其体型好像一个新生婴儿——大头圆肚子、小胳膊小腿,既深沉又不失天真的基本特性;其眼睛里有了眼瞳,替代了第一代米奇叫人有点害怕的全黑眼珠。78年来,米奇一直魅力不减,它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深受各大洲男女老少的认可和喜爱。

第二次跨越:公主的完美世界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来临给电影业带来了另一次冲击。由于经济不景气,电影院被迫一次放映两部长片,很少放映短片,而当时的动画片都是不足8分钟的短片。这一形势对迪斯尼公司的打击尤为沉重。但沃尔特并没有沮丧,他认为这给动画长片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和动力。当沃尔特为大型故事片寻找题材时,他想到了14岁当报童时看到的《白雪公主》影片。虽然《白雪公主》不是首选,但沃尔特最终还是在1935年初决定拍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并完成了故事概要和制片计划。在制作《白雪公主》的过程中,沃尔特力求完美的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从绘画师的选择到各场景的绘制,该片的每一步制作,沃尔特事必亲临。当某个片断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够完美时,他便马上要求改换。由于首次制作大型动画故事片缺乏经验,《白雪公主》的制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虽然初期获得了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10万美元的贷款,但一年后,影片的制作进度缓慢,制作费用升至50万美元,这让美洲银行感到恐惧并考虑中断贷款。为了筹集资金,罗伊邀请美洲银行信贷部的一位高级主管到制片厂观看影片的前期片段。由于确信此片将产生轰动效应,这位银行家贷给了迪斯尼公司所需的资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