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世界不缺乏美

当你入学后,你会发现诸如志愿者协会、爱心社这样的组织,会碰到为灾区的募捐义卖、义演的活动,还会看到许多师兄师姐放弃大城市便利的物质生活条件,自愿选择到基层、到落后的地方去工作的情景……同学们都在以各种方式奉献自己,服务社会。对此,你无须惊讶,因为这部分学生才是真正领悟到校园精神,认识到作为中国大学生身上肩负的重担的时代骄子。通过奉献,你才能真正认识到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的人和事;通过奉献,你才能自己的所学与国家、与人民最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奉献,你才能透过百年的时空的流转,传承下先辈们赋予你的责任,意识到校园精神的精髓在何处。

爱国、求知与奉献,这三者构成了中国校园文化的核心:因为爱国所以求知,所以求知是为了更好地奉献,而奉献又是爱国的必然要求。这三者互为因果,结合成校园文化的核心,成为大学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精神支柱。

(三)这个世界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能力

对于刚进校的学生来讲,怎样去体会校园文化呢?校园文化是活的,它活在有关学校的一个个掌故上,它活在有关学校的一本本书上,它活在讲台上、活在宿舍里,或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只有你用心观察一定能有所感悟。

漫步在清华园的荷塘畔,心里默念着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静静地感受月光下荷塘的沉静、谦逊,从他身上你可以读出清华人特有的气质;沉思在未名湖畔,秀美古雅,而耳旁常常响起北大学生的慷慨激昂,在这一刻你会明白什么是北大的校园精神。

翻开一本本学术思想史,在"五四"时风起云涌的新文化运动中,胡适、陈独秀、鲁迅等北大教授一边讲着新文学打倒旧文学,一边亲自编订刊物与"桐城谬种选学妖孽"赤膊上阵。而同一时期清华国学院的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三人正孤独却坚定地维系着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打开北大的老照片,有北大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的场面;有与反动军警在大街上殊死搏斗的场面;有国庆时在天安门广场打出"小平您好"的照片……而观之于清华,有学生在草地上露营欣赏网球赛的场景,有不管窗外何事,仍能埋头苦读的场景,有提出"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场景。

太多太多了,在北大的校园精神里似乎充满着古时太学的精神,以斗士的姿态去看待社会,而清华则更像是有着西方气质的工程师,以建设者的眼光看世界。同样的,在复旦、在南大、在人大、在……都有自己那一份独特的校园精神,它根植于校园,靠着一代代学生去传承它、宣传它……

或许你会说,我的学校没有校园文化,但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能力",各家自有各家的魅力与丰采。如果你就读一所建校历史不长的学校,那你就想想为什么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构建校园文化呢?如果你是一所工科院校的学生,你不妨想一想十年、二十年前的学长们,他们同样在这里燃烧着自己的青春,今天他们可能都已经是国防工业或者关键行业的骨干和领导。他们留下来的是校园文化虽然没有江南名校的风情万种,又或如京城名校的精致大气,但你们的校园文化以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你爱国与奉献、勤奋求学与扎实工作,这又是其他学校校园文化所不具备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