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儿(6)

鲁 明(科学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

陈波儿的名气大,她所到之处对外宣传影响大,经常开会,这样自然就引起特务的关注,那天主要是找陈波儿的麻烦来了。

特务们不由分说地把屋子翻了个底朝天,“好运气”地搜到了一面日本国旗、几把刺刀和几张日本人的宣传单。他们如获至宝地一口咬定这里的人是汉奸,要带回去审问。

王永芳(《陈波儿传略》作者)

陈波儿据理力争,我们是宣传抗日的,你为什么要抓我们?特务就说,你们不是宣传抗日,你们是汉奸,你看这些东西,不能证明你们是汉奸吗?陈波儿跟宋迪夏两个人据理力争说,我们这些东西是战利品,战利品你还不懂?战利品是我们用它来展示我们宣传抗日成果的。

时间在一点点地过去,这时候天色已经亮了起来,特务们不好再直接把陈波儿抓走,于是又说是有“命令”要请陈波儿回去协助调查。

王永芳(《陈波儿传略》作者)

陈波儿的革命坚定性是很强的,这个时候特务来抓她,如果得不到上级的及时营救,她想到,就是牺牲,死在化龙桥我也心甘情愿。

八路军办事处主任钱之光得知此事后,一面派人去告知周恩来,自己则急忙赶到陈波儿的住处,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周恩来和邓颖超来了。

王永芳(《陈波儿传略》作者)

周恩来和邓颖超亲自来到这个地方,质问特务,你们要干什么?特务就说,我们是来抓陈波儿,她是汉奸。周恩来就说,她是我请来的客人,她们是抗日的,你怎么能说是汉奸呢?周恩来是个大人物,特务们一看大人物来了,自觉理亏,只好灰溜溜地撤退了,陈波儿躲过了一劫。

1940年底,考察团完成了在重庆的任务,决定启程,重返延安。第一次从重庆北上延安的时候,陈波儿把年仅5岁的儿子留在了重庆,托亲戚照顾,作为母亲,陈波儿觉得欠儿子很多。这一次,她决定带上儿子去延安。

1931年,陈波儿与进步青年任泊生在香港结婚,第二年春生下儿子任克,此后两个人为了革命聚少离多。

回到延安后,陈波儿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很快,演出成了她生活的重心。

为了庆祝苏联十月革命23周年,党组织决定排演德国话剧《马门教授》,担任话剧导演的最佳人选很容易就锁定在了陈波儿的身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