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王薄虽然是个铁匠,但水平一点不比漆匠差,有两把刷子。他造反有纲有领,先是神话自己,自称“知事郎”,意思是能未卜先知,预识天下局势,拉来了一大批崇拜者,然后他又向全国流离失所的人民发出了一封倡议书,这封倡议书很新颖特别,不是侃侃而谈的长篇大论,而是一首他自己作词谱曲的流行歌曲《无向辽东浪死歌》,歌词颇具山海经风格:“长白山前知事郎,身著红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抡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这首歌号召人民不要去辽东高丽替朝廷无谓送死,勇敢站出来反抗。尤其是最后一句极有煽动性,和当年陈胜在大泽乡起义时说出的“宁死,死国可乎”一样经典,看来,王铁匠不是一般的铁匠,而是个学者型铁匠。
喜欢读史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历史上有两种职业是造反密度很大的“高危职业”:铁匠和盐贩。像由和尚转业为皇帝的朱元璋以及由二流子直升为龙头的刘邦那样“特殊工种”的绝无仅有。
盐贩由于财大气粗,个个生猛如虎。“满城尽带黄金甲” 的黄巢盐贩身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还有黄巢的老上司王仙芝,南宋的晏梦彪,元末的张士诚、方国珍等,这些骁将都是倒买倒卖盐巴的,清朝捻军的初期重要成员也大多是盐贩。包括五代时期创建前蜀国的王建和吴越国的钱谬,别看他们贵为皇帝,要是登记履历,“出身成分”一栏都得老老实实填写三个字:盐贩子。
由铁匠领头造反的事例也是不胜枚举,各个朝代都不乏其人。清末造反的彭铁匠还被毛泽东赞为英雄。建立大顺政权的李自成的入门职业就是铁匠,还有同一时期的张献忠、刘宗敏都是货真价实的铁匠出身。连李世民(其夺嫡行为也应该划归造反一类)麾下的首席猛将尉迟恭也是系出铁匠门。在山东铁匠王薄谱写《毋向辽东浪死歌》那会儿,当地还流传着一首《王铁匠歌》:“要抗兵,要抗选(抵抗皇帝选妃),家家要把铁器敛,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赃官杀个光。”可见,对于当政者来说,铁匠一生气,后果确实很严重。怪不得隋文帝杨坚在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专门下诏,禁止民间私造兵器,连打把菜刀都要行政审批。十四年后,杨广又规定,民间连铁叉、搭钩都不允许拥有。
王薄铁匠的首义之举虽然具有不平常的意义,但遗憾的是他只是铁匠中歌写得最好的词作家,词作家中兵器造得最好的铁匠,跟疆场拼杀、决战千里的军人角色相去甚远,充其量只算个创作性军官,不是一个战斗型军官,所以造反成绩不及格,被隋朝镇压农民起义的急先锋张须陀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跑到山里和张须陀的政府军玩起了“躲猫猫”。客观地说,其实也不能讲王薄不优秀,实在是张须陀太优秀了,这是个不带一点水分的名将,《隋书》专门为其撰《张须陀传》。他打败的农民军多得数不胜数:左才相、郭方预、郝孝德、孙宣雅、吕明星、翟让 那时候,很多农民军一听到张须陀三字就头皮发麻,特别是瓦岗寨老大翟让,硬是被张须陀打成了“翟躲躲”,只要遇到张须陀,翟让基本上是“礼让三先”,不敢交战,这点倒和他的“让”名相映成趣。
王薄率众占据长白山之后,全国各地的民众迅速跟进,一时间造反者遍地开花,特别是山东地区尤甚。隋朝末期,山东是造反的源头,这一地区人民造反积极性最高,声势最为浩大。在隋末总共一百三十六次起义中,山东占了三十多起,超过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影响比较大的起义,除王薄领导的起义外,还有张金称、刘霸道、窦建德、刘黑闼、郝孝德、孙宣雅、孙安祖、孟海公等领导的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