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入乡随俗(3)

此外,我们对很多简单词语的理解都有着巨大的差异,比如“不”,“稍后”,“有时”和“我会做好的”。

商战及家庭中的沟通障碍

类似的问题绝不仅仅发生在家庭内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两个人关于一次投标失败的对话:

乔治:真的搞不懂这是为什么!辛辛苦苦干了好几个星期才把标书做出来,任何一个细节我都考虑到了,并且我觉得自己在唱标过程中表现得也不错啊!

弗兰克:哦,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招标商会选择签约我们的竞争对手?

乔治: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尤其是拿到对手的标书后,我就更疑惑了。看起来他们的标书和我们没什么差别,甚至我们的价钱还低一点。

弗兰克:一定有原因的!是不是唱标环节出了问题?

乔治:感觉还好啊。时间不是太长,招标商也没有提出什么问题,整个过程我讲解得很清楚,他们听的时候都频频点头,看起来也对我们很感兴趣。当时我就想,这次肯定没问题了!等到竞争对手介绍完时,我仍然觉得会得到这次签约机会。

弗兰克:为什么这么肯定?是什么让你觉得招标商会跟我们签约?

乔治:竞争对手的唱标比我长多了,时间大约是我的三倍,他们的讲解非常复杂,把人搞得糊里糊涂。我都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来讲解,我很确信招标商更喜欢我的演讲,他们一定会跟我们签约。

遗憾的是,投标的时候,乔治的唱标没有符合招标商的需求。也许他唱标的内容很棒,但是他没有将内容和听众联系起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他没有使用招标商的语言!显然,招标商更青睐竞争对手的唱标,通过演讲,他们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理所当然,招标商和竞争对手达成了协议。

轻柔的音乐从音箱中飘逸出来,晚餐诱人的香味在空气中飘荡,丈夫和妻子面对面坐在明亮的家庭活动室里,看着面前房屋装修的计划。

鲍勃:如果你看看这份新的设计方案以及房间布局,就会发现我已经重点考虑了你上次提出的建议。我就不明白你现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珍:我不知道,说不清楚到底少了什么,只是觉得找不到曾经的那种感觉了,我们要再好好考虑一下吧。

鲍勃:其实你就是深陷到自己的感受中去了。你总是回忆孩提时家的样子,希望现在的房子和过去一样。拜托你换一个角度来看好吗?这样才会知道现在的装修比以前的好上几千倍。

珍:不,我觉得你没有理解我对房子的感受,你应该从我的角度出发考虑一下房子的装修,难道你没听清楚我的意思吗?

对于鲍勃和珍的谈话,你觉得怎样?他们理解了对方的意思吗?或者说他们是不是在鸡同鸭讲?好好考虑一下,然后重新再读一遍,你能找出他们话语里的差异吗?(第八章将会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

两个大学生边吃晚餐边交谈,其中一个说:“我真的非常喜欢新的系主任,和他交流很舒服。前任系主任和他差太多了!我觉得他能真正理解我,就像是我们在说‘同一种语言’。”

另一个回答道:“嗯,我懂你的意思。他总是对你的话题充满了兴趣,并会让你感觉到他在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表达来适应你的话题,他确实说的是‘我们的话’。”

这就是关键!

这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有效沟通最大的绝妙招数之一:和别人说“同样的话”!遵循这一招数,你会发现结果有多奇妙!

和别人说“同样的话”?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不是要找到和你沟通方式相同的人,然后仅仅跟这几个人沟通?当然不是,这样就会将你局限在一个很狭窄的沟通范围内。我的意思是,你可以更加灵活一点,学会那些可能和你有联系的人的“语言”,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和绝大多数人进行有效沟通。

沟通和外语

你是否曾经出国旅行过?一般来讲,出国旅行的人可以分成两种类型:殖民式旅行者和移民式旅行者。殖民式旅行者在进入另一个国家时,他总是固执地以旧有的眼光来看待新国家的一切,而不是以当地人的心态来体会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因此,他总是在找寻母语的痕迹,选择能和他说同样语言的人交流。他不遗余力地寻找自己熟悉的元素,却放弃了对广袤未知世界的探索。这样的人不会在此生根发芽,也无法学会这个国度的语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