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解读《庄子》

 

历代解读《庄子》的著作不计其数,这些著作集中反映了作者个人的观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今天重新阅读和解读《庄子》也必然融入了我们的时代特点和价值取向。在吸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书也融进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体会。根据体例的要求,本书在内容结构上进行了认真的设计,现做简单的说明:

1.本书以中华书局出版的清代郭庆藩《庄子集释》(2006年1月版)为蓝本,个别地方句读和文字均依据先贤考订及古本改正。

2.在本书《庄子》选译中,按照《庄子》的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顺序编排;三部分的篇目也按照原文顺序排列;每篇都有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品评五个部分,按自然段分别注译。每篇分若干自然段,在每个自然段中都有原文、注释、译文。对部分精彩片断有作者的品评。

3.在每篇中的题解中,主要介绍本篇的主要思想。原文的分段主要以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为根据,并参考了现代学者的划分方式。保持了古籍的大的自然段形式。注释除较全面地对难懂的词汇加以注解外,并对某些概念作了进一步的引申;译文以直译为主,力求做到语言通顺,通俗易懂;品评是我们对经典语句的现代诠释,也是我们在品读庄子时偶然得来的感受,希望与读者共同分享思考的快乐。

4.在撰写中,我们参考了历代有关《庄子》的注释和庄子思想研究的成果。今人著作中,主要参考和借鉴了王先谦、刘武《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王叔岷《庄子校诠》(上、下)、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傅佩荣《解读庄子》等,以求博采众长,并取用了我们的新译。在参考文献中将列出诸家著作,在此不一一列出,谨表谢忱。

5.本书是系列丛书之一种,鉴于篇幅的限制,本书在录用时采取的办法是:内篇全文选用,外篇和杂篇根据其段落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影响的大小择优录用。 

以上对庄子和《庄子》及有关问题作了介绍和说明,以方便人们的阅读和理解,故为导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