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鬼神①之为德②,其盛③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④而不可遗⑤。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⑥,以承⑦祭祀⑧。洋洋⑨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注释】
① 鬼神:神灵的统称。中国古代认为人死后精灵不灭,称之为鬼,一般指去世的祖先。宗教和神话故事中所讲的主宰世界的具有人格意志的精灵,称之为神。
② 德:功德。
③ 盛:丰盛、盛大的样子。
④ 体物:体察万物。
⑤ 遗:遗忘、遗弃、遗漏的意思。
⑥ 齐:通“斋”,斋戒沐浴,以示虔诚。明,洁净。盛服:盛装。
⑦ 承:承接、承担。
⑧ 祭祀:祭祀鬼神的宗教仪式。这里指的是“吉祭”,有祈福和祈求保佑的意思。人亡时候的仪式属于“凶祭”,称之为“奠”。
⑨ 洋洋:盛大、自如、舒泰的样子。
⑩ 诗:指《诗经?大雅?抑》。
格:到,来临。思,语气词。
度:读作夺,duó,揣度的意思。
矧:读作审,shěn,况且。
射:读作亦,yì,厌,指厌怠不敬。
微之显:由细微精妙到作用广大。微:指鬼神之事虚无缥缈。显:指鬼神降福于人间又十分明显。
诚:诚信,至诚。
揜:读作掩,yǎn,同掩,掩盖。
【译文】
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它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但体察万物的时候,却不能够不考虑它。因此,使天下的人都要斋戒沐浴、身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祭祀的时候,感觉到鬼神真是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又好像就在你的左右。《诗经》中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从鬼神的细微精妙到鬼神的广大作用,可以感受到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的啊!”
【品评】
这一章又把君子“行天道”从家庭扩展到祭祀活动。这里不仅讲了“行天道”的问题,而且也申述了“君子之道,费而隐”的思想。
孔颖达认为:“此一节明鬼神之道无形,而能显著诚信。中庸之道与鬼神之道相似,亦从微至著,不言而自诚也。”朱熹指出:“程子曰: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张子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伸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为德,犹言性情功效。鬼神无形与声,然物之终始,莫非阴阳合散之所为,是其为物之体,而物所不能遗也。其言体物,犹易所谓干事。”
祭祀活动是古代社会重要的宗教活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形式也非常丰富多样。尽管儒家对于鬼神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表现出了一定的人文主义精神,但是儒家一直特别注意“神道设教”的社会作用。不管儒家知识分子如何看待鬼神的存在问题,但在祭祀场所里面举行的宗教活动,必定要营造出“慎终追远”的宗教情怀。这就是孔子说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意蕴所在。因此,在祭祀的过程中,一定要遵从中庸之道的精神,斋明盛服,以至诚之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骤,仿佛鬼神就在身边一样。
本章以“鬼神之为德”彰显“天道”的细微精妙,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说明道无所不在、道不可须臾离。其实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听不着,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都离不开它。既然如此,当然应该是人人皈依,就像对鬼神一样的虔诚礼拜、认真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