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命(4)

【注释】

① 喜怒哀乐:喜欢、愤怒、悲哀、快乐等人的基本情感。

② 发:萌动、发动。

③ 中:没有人的情感因素参与其中的至公至诚的自然状态,中正、不偏不倚。古老的“中”字象形字,是指战场上的旗帜,意思是指大本营,即是一切事情的根源,也是一切事情的最后归宿。

④ 中节:符合规范。中:读作众,zhòng,符合。节:符节、规范。

⑤ 和:和悦、和谐、和顺。意思是指没有偏差。

⑥ 大本:最终的根源、最理想的归宿。这里只人生观的根本、原则。

⑦ 达道:通顺、通畅的道路。这里指人生的行为方式。

【译文】 

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没有萌动的时候,就是“中”的状态;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萌动、表现出来以后又符合规范,那就是“和”的状态。“中”是天下万物的根本原则,“和”应该是天下万物共同遵循的行为方式。 

【品评】 

中、和二字,是对“天道”、“人道”的进一步详细说明。

什么是中?“喜怒哀乐之未发”的明确规定,说明了“中”的状态是一个自然状态。在这个自然状态中,没有什么感情因素的参与,自然也就没有偏心、私心,一切都处于至公至诚的理想状态。因此,“中”这个状态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郑玄指出:“中为大本者,以其含喜怒哀乐,礼之所由生,政教自此出也。”

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感,这些情感往往源自于具体事情的发生。如果还没有事情发生,人心自然处于澹然虚静、无所顾虑的状态。但是,人之为人,不可能永远处于这样澹然虚静的状态,总是由于具体的事情而有喜怒哀乐之情。如果仅仅“率性而为”,则有可能导致社会的混乱,所以也就存在着是否合乎社会规范的问题。如果能够导致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那自然就是正确的行为,所以称之为“达道”。人类社会制定礼仪规范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各种纷争,尽可能促进人类的和谐。《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里把“中”称之为“大本”,讲的是“天道”,也就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把“和”称之为“达道”,讲的是“人道”,实际上是人类社会的通行规则。同时,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中间的“中节”,则说明由“天道”过渡到“人道”时“修道”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中和”作为“大本”、“达道”,体现出来的是天道在“圣人”身上的基本表现形态,应该是真正的“天人合一”状态。如此高调的理论,在儒家看来,凡夫俗子是很难彻底掌握的。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使是想成为“圣人”的修行者,在追求成圣的过程当中,也很难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他们能做的,则是尽可能把体会出来的“中和”原则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也就是下文反复提到的“中庸之道”——君子之道。

【原文】

致①中和,天地位②焉,万物育③焉。 

【注释】

① 致:到,达到。

② 位:各得其位、秩序井然。

③ 育:生长、发育。 

【译文】 

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得其位,万物便繁荣昌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