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 须臾:读作虚鱼,xū yú,片刻、一会儿。
② 离:离开、分离。
③ 是故:所以。
④ 君子:指有道德上的人和有政治地位的人,这里主要是指有道德的人。
⑤ 戒慎:警戒、谨慎。
⑥ 其所不睹:他看不到。其:他,指君子。睹:看到
⑦ 恐惧:担心、害怕。
⑧ 莫见乎隐:主语应该是“道”,省略,意思是说这个道不容易在隐秘之处表现出来。莫:不,没。见:读作现,xiàn,表现出来。乎:介词,于。隐:隐藏、隐秘的地方。
⑨ 莫显乎微:句法同上,不容易在细微之处显露出来,意思是说众人不容易看到这个道。显:显露、显现。微:细微之处。
⑩ 慎其独:在这个道不容易显露的、隐秘的地方,更要特别谨慎、用心体会。“其”,主要是指代“道”。“独”:天道、道理不显露的状态和时候。这里的“慎其独”与《大学》诚意中的“慎独”,主体不同。
【译文】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大家看不到“道”的时候特别警觉、谨慎,在大家闻不到这个“道”的地方特别担心、害怕。隐密的地方不容易显露出这个道,细微的地方也不容易明白地彰显出这个道,所以君子一定要在众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好好用心体会。
【品评】
孔颖达认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者,此谓圣人脩行仁、义、礼、知、信以为教化。道,犹道路也。道者,开通性命,犹如道路开通於人,人行於道路,不可须臾离也。若离道则碍难不通,犹善道须臾离弃则身有患害而生也。可离非道也者,若荒梗塞涩之处是可离弃,以非道路之所由。犹如凶恶邪辟之行是可离弃,以亦非善道之行,故云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者,言君子行道,先虑其微。若微能先虑,则必合於道,故君子恒常戒於其所不睹之处。人虽目不睹之处犹戒慎,况其恶事睹见而肯犯乎?故君子恒常戒慎之。恐惧乎其所不闻者,言君子恒恐迫畏惧於所不闻之处。言虽耳所不闻,恒怀恐惧之,不睹不闻犹须恐惧,况睹闻之处恐惧可知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者,莫,无也。言凡在众人之中,犹知所畏,及至幽隐之处,谓人不见,便即恣情。人皆占听察见,罪状甚於众人之中,所以恒须慎惧如此。以罪过愆失无见于幽隐之处,无显露于细微之所也。故君子慎其独也者,以其隐微之处,恐其罪恶彰显,故君子之人恒慎其独居。言言虽曰独居,能谨慎守道也。”朱熹则认为:“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所以不可须臾离也。若其可离,则为外物而非道矣。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顷也。……隐,暗处也。微,细事也。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己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着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
综合起来看,这一段话的重点在于“君子”。“道不可须臾离”这句话,并没有明确说明道存在的范围,既可以是自然界,也可以是人类社会。因此,“可离非道”思想的主要价值,恰恰说明了人类认识与外在天道之间的统一性问题。也就是说,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完全有可能体会、掌握天地万物存在、运行的基本规律。如果进一步修身养性而成为“君子”,则“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就是在大家普遍看不到、听不到“天道”的隐秘和细微之处,能够十分警觉、十分小心地体会天道,并尽心尽力地实践天道。所以,“慎独”是君子特有的修行方式。由于“君子”的出现,才能够彻底打通天道与人道之间的桥梁,整个《中庸》鲜活的生命与价值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彰显!
【原文】
喜怒哀乐①之未发②,谓之中③;发而皆中节④,谓之和⑤。中也者,天下之大本⑥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