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篇(18)

至于如何行动,还是再次用上面的例子来解读。

在制订目标要达到全班25名后,我首先分析自己最差的学科是什么,拿最差的学科开刀。有人说不是先易后难吗?不对,我举个例子。元朝末年,群雄四起,朱元璋当时的对手比他强的只有一个,是陈友谅,比他弱的好几个,如张士诚等。众人都认为应该先攻打张士诚,先易后难,但军师刘伯温反对,认为应该先难后易。他分析:如果先打张士诚,张必定要请陈友谅帮忙,这样敌我力量太悬殊,很难取胜;但如果先打陈友谅,陈自以为力量比朱元璋强,他不会去请张士诚帮忙的,陈力量大,就会骄傲,骄兵必败;等到消灭了强敌陈友谅,张士诚之流想什么时候收拾就什么时候收拾。事实证明刘伯温是对的。

分析时我发现我的英语是所有学科中最差的,反过来想,最差的就最有发展空间。我英语现在60分,有40分的发展空间,太棒了!现在英语90分的人定会羡慕我,为什么?他只要10分的发展空间啊。人要处处往好处想,要乐观,不要自卑。例如一个卖鞋的公司要求两个销售员到非洲去开发市场,一个说:天哪,我怎么这么倒霉,谁不知道,非洲人是不穿鞋子的,我怎么卖得掉呢?另一个很高兴:真是太好了,非洲没有一个人穿鞋子,他们太需要鞋子了,一个人买一双,那就能卖多少啊。

分析完我决心先从英语这个难啃的骨头着手,先攻下它,一旦攻下了英语,其他的数学、语文就轻松多了。

注意,千万不能全面开花,四处出击。学习好比打仗,你各门成绩不好,本来就属于兵力不足,不可全面出击。我军与国民党军打仗时,敌我兵力悬殊,我们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集小胜为大胜的办法,最终取得了全国的解放。

这也就是"总聚焦效应",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人的能量只有通过在总聚焦效应下才能形成大突破。马克·吐温(Mark Twain)说:"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么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不知你有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利用一个放大镜,把太阳光集中到一点,不久就可以把纸点燃;如果把放大镜(明确单一的目标)拿走,让太阳光照在同样的纸上,即使照射一万年也不会把纸点燃。

一位名人说过:"当目标不是相互支持和联结的时候,是一件十足的坏事。而当目标互相干扰的时候,那简直是一场悲剧。"你的思想活动过程也完全是这样。当你把自己所有的能力组合起来,朝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前进时,就可以获得一种令人惊奇的力量。

这样,等到感觉攻下了英语这个"堡垒",那就可以进一步去获得其他科目的好成绩。你想,英语都攻克了,语文、数学本来就容易的科目,岂不是很轻松吗?在补差式目标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少走弯路,需要求得别人的帮助。例如,物理不好,可以去听取原来物理也不好的前辈(老师、长辈或学长)的建议,看看他从前是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足的,如果对方自始至终就精通物理,你听他的意见,反而使自己丧失信心。除了请教别人外,现在介绍如何提高成绩的文章也有不少,可以拿来作为参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