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漓江边的学校(下)(5)

郭导师说,希特勒的德国是法西斯国家,法西斯就是战争,就是侵略。事实上,德国早已侵占了大半个欧洲的许多国家,最后才集中力量进攻苏联。

“德国侵略苏联,完全是反动的非正义战争。”郭导师结束他的报告说,“而苏联的卫国战争则是正义战争,尽管开始时处于下风,跟我国抗战的初期一样,但只要坚持抵抗到底,最后必定胜利,这也跟我们的抗日战争最后必定胜利一样”。

后来得知,早在1940年6月法国投降不久,希特勒就下令秘密制定进攻苏联的计划,称为“巴巴罗萨计划”。主要内容是以闪电战为基础,包括侵苏战争的全部计划和细节。那时,德国已然占领了欧洲大陆的十四个国家,控制着这些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因此在军备和物资方面占绝对优势。希特勒指望很快就能把苏联打垮,并加以肢解。

斯大林对希特勒的侵略野心早有警惕,所以部署在西部国境线上的红军有二百六七十万之多,但对临战前夕来自各方面的情报尚抱怀疑态度。当6月22日凌晨,德国和它的几个仆从国的三百多万侵略军进行突然袭击,发动大规模侵苏战争的时候,苏军连连失利。

德军的坦克群集中在中路,主攻莫斯科,占领了重要城市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等大片苏联国土。但由于红军坚决抵抗,实施强大的反突击,迫使希特勒下令中路集团军转入防御。直到三个月后的9月底,才向莫斯科发动大规模进攻。10月下旬,其突击部队离莫斯科仅十余公里。

也就在这个月,苏联最高统帅部得到可靠情报,日本在这一年内无力进攻苏联。这表明目前苏联的远东地区没有战争危险。这份情报对斯大林来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它意味着红军可以全力对付希特勒德国了。于是火速从西伯利亚和远东方面抽调兵力,作为预备军,充实莫斯科会战的力量。驻守远东的红军没有在战争初期遭受损失,相反还在张鼓峰、诺门坎对日作战中得到了锻炼,他们的参战对莫斯科会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二十四周年纪念来临之际,跟往常一样,斯大林在兵临城下的莫斯科红场依然亲自阅兵和检阅群众游行队伍。部队在斯大林的注视下,通过红场,直接开赴前线。消息传来,振奋人心,包括振奋了我们进行了四年多抗日战争的中国人的心。在接受斯大林检阅的队伍中就有来自远东的精锐。

经过近三年的抗日战争,我军在战略上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打持久战、消耗战的目标,越拉越长的战线,越来越大的后方,越来越显不足的兵员,尤其是陆军精锐的损失,把日渐不堪重负的几百万日本鬼子牢牢地拖在中国战场上。这不仅使“天皇”的对华作战计划泡汤,也使他对苏作战计划一再搁置——避免了苏联遭受德国和日本的两面夹击——直到苏联向日宣战,而此时的日本关东军的对苏作战计划,已经完全没有了进攻的意味。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贡献和作用,在后来的日子里显现得越发清晰。

在北方,德军在占领波罗的海三国后,就开始封锁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军民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艰苦卓绝的保卫战,可歌可泣,始终没让德国侵略军得逞。

1942年4月初,希特勒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占领斯大林格勒成为他新的战略目标。7月中旬,德军进抵顿河河曲,揭开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

希特勒指望攻占该城,切断伏尔加河,控制石油资源丰富的高加索地区,然后从东南包抄围攻莫斯科。

这无疑是希特勒的如意算盘。

斯大林格勒战役,分为防御和反攻两个阶段,德军投入兵力前后达二百万以上,战况异常惨烈。苏联红军在斯大林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一方面实行有计划的退却,另一方面进行顽强的战斗,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疲惫它的斗志。尽管德军曾突入市区,但红军浴血抵抗,坚持街巷战,始终没让德军全部占领该城。但战斗还在持续。

桂林是大后方独一无二却为众所公认的“文化城”。在全国半壁江山都已沦陷的情况下,桂林成为理想的聚集地之一。抗战期间全国各地的工厂、机关、学校纷纷迁入桂林,文化便在这骤然聚起的人群中滋生繁茂开来,盛极一时。当时李济深称桂林是“江南唯一繁盛之地”。

首先是由于抗战,一大批“文化人”先后来到了桂林。柳亚子、欧阳予倩、田汉、安娥、茅盾、巴金、邵荃麟、葛琴、聂绀弩、宋云彬、胡风、梅志、王鲁彦、张曙、舒模、姚牧、阳太阳、宋之的、艾芜、司马文森、陈残云、廖冰兄、骆宾基、熊佛西、欧阳凡海、任毕明、以群、胡仲持、秦似、林林、林焕平、谷斯范、余所亚、穆木天、伍禾、凤子、舒强、华嘉、韩北屏、邹荻帆、沈志远、黄友棣、吉联抗、甄伯蔚、施征军、冯甦夫、王西彦、胡危舟、丰子恺、周钢鸣、邓初民、黄药眠、孟超、郭沫若、何家槐、黄宁婴、金仲华、徐铸成、杜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