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军将士显神威(6)

又如舒模先生创作的《军民合作歌》——

咳嗬咳,我们军民要合作,

咳嗬咳,我们军民要合作!

你在前面打,

我在后面帮。

  挖战壕,

  送子弹,

  抬伤兵,

  做茶饭,

我们有的是血和汗,

大家同心合力干!

咳嗬咳,

咳嗬咳,

赶不走那鬼子心不甘,

  哪哈咳!

赶不走那鬼子心不甘,

  哪哈咳!

赶不走那鬼子心不甘,

  哪哈咳!

军民合作是打胜仗的基本保证,打胜仗是为了赶走侵略者日本鬼子。这首歌通俗明快,易于上口,曾经在前线和后方各地,广为流传。

但是接下来,我却要介绍一首苏联歌曲。

当时,我刚从《大众歌声》中读到了苏联名歌《祖国进行曲》,还不会唱。会唱的《伏尔加船夫曲》则是古老的俄罗斯民歌,并非苏联歌曲。而宁波旅汉小学的音乐老师,却在教我们唱许多抗战新歌之外,还教了一首题为《青年的航空员》的苏联歌曲——

你看战斗机飞在太阳光下,

你听马达高唱着走进云霞,

它轻轻地旋飞

又抬头向上,

向上排成队用力飞,用力飞。

你听——

马达悲壮地唱着向前,

它载负着年轻的航空队员,

它负载着年轻的航空队员,

年轻的航空员。

这首歌是抗战初期,随着苏联援助我国的“航空志愿队”一起光临武汉的,虽然词曲作者和译配者的大名已被我忘掉,但今日背录仍一点不差。这首歌内容简单,旋律平缓,可对我们这些小学生,光是“航空员”、“战斗机”和“马达”等名词,就非常新鲜了。老师之所以教我们这首歌,大约是1938年春天的武汉,日寇空袭频仍,同时屡遭我空军沉重打击,教唱《青年的航空员》,或许具有配合形势的意义罢。

抗日战争初期,我国是一个标准的空军弱国。自己没有能力制造飞机(连汽车也无能力制造)且不说,即如进口的军用飞机——侦察机、轰炸机、战斗机(又称驱逐机),也只有三百多架,跟那些拥有三千架以上的美、英、法、苏、德、意、日等“空军强国”相比,差得很远。尽管蒋夫人宋美龄作为“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热心推进空军建设,做过一些实事,但要想改变空军弱国的落后局面,谈何容易?

然而即便如此,在“八一三”上海战役打响的第二天,处于劣势的我国空军却旗开得胜,同优势的日本侵略者空军较量,以“三比零”一边倒的优异战绩击败日寇,轰动了国际舆论,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欢呼。率队迎敌的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成为中国空军的榜样。1939年9月,“八一四”这一天被国民政府定为“空军节”。

并且,仍然在上海战役期间,还出现了视死如归,杀身成仁,连敌人也深深地震骇而肃然起敬的两位空军英烈:阎海文和沈崇诲。

——8月17日上午,阎海文驾驶着他的“霍克3”,带足了炸弹,跟随队长董德明,同八架友机一道,由杭州笕桥机场出发,飞往上海虹口,任务是轰炸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的司令部,即臭名远扬的“魔鬼司令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