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文人士大夫的江湖(8)

唐代的士人,特别在初唐盛唐期间,成年以后大多都要在江湖上漫游,杜甫称之为“壮游”。壮游的目的是多重的,一方面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大交游,为自己制造声望,所以也称之为游学。

到了中晚唐,奔走于江湖的士人的目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更多的是追求物质上的帮助或争取人身的依附唐代地方官吏可以自己选聘一些僚佐,有功名的人可以,没有功名的白丁也可。 。此时的江湖给人们的感觉不是超脱功利,也不是静谧和与世无争,而是充满了艰难,并给人一种苦涩之感。现今常常为人乐道的“茶神”陆羽,他是个弃儿,被僧人养大,本来处于优伶之间,为世人所轻。后来他努力读书,游走于江湖,与文人禅僧往来;在江浙一带,走了许多地方,也得到过一些地方官吏的帮助。他以教人烹茶为回报,很像后世的清客,最后被士人社会认同,被荐为“太子文学”。这时的江湖不是归隐的地方,反而成为求官的路途。这类的士人不是个别现象,盛唐以后,越来越多。中唐的李群玉就以“幽沉江湖,分托渔樵”自比,这里的“江湖”已经不是可以骄人的“高卧”之处,而是“幽沉”的炼狱了。中唐的崔邠多次“知贡举”(主持科举考试),刻意搜罗“江湖之士”,此时沉沦江湖的士人成为达官贵人同情可怜的对象了。

地位的变迁,江湖士人的道德形象也受到了质疑。《太平广记》记李播故事。他在做蕲州知州时,有个士人李生到他这里来“打秋风”,向他“行卷”。李播打开卷轴一看原来是自己过去写的诗章,他很惊讶地说:“这不是我的旧稿吗?”李生很惭愧,说:“我用您的诗章,在江淮一带行卷很久了,人家都认为是我的作品,您就赠给我吧。”李播笑着说:“我这辈子也就是在州郡做地方官了,这些对我完全无用了,就算你的吧。”李生感谢之后说:“以后我还要到江陵我表丈卢尚书那里去。”李播问,“卢尚书叫什么?”李生回答:“卢弘宣。”李播说:“李秀才,你错了,那是我的亲表丈啊!”李生很惶恐谢罪:“既然您已经把诗作送给我了,那么连表丈一起借给我吧。”这个游走江湖的李生还有什么人格?这批潦倒江湖的人们给江湖涂上了一层无赖的色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