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江湖的泛化说起(2)

为什么大众话语很快吸收了“江湖”这个词?各种武侠文艺作品的影响力之大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一元化经济和单位制度的逐渐解体,人们逐渐趋于独自面对社会情状,而秩序化的公民社会还没有形成,此时起着秩序化作用的还是人们常说的“组织”。这在没有“组织”的和在“组织”之外的人们看来有些“乱”,很不适应。于是他们很容易把自己所处的环境比做武侠小说中缺少秩序、打拼由己的江湖。

对于“70后”和“80后”的年轻人,“组织安排”、“组织统筹”已经成为过去,而这些人大多又都是独生子女,缺少生存能力和社会经验,他们独立面对社会时,“江湖感”要比他们的上一辈更甚。再加上大众语汇追逐生动时髦和反主流性,许多“旧社会”的行帮隐语、地下社会的黑话大量涌入主流语汇,青年人好奇,媒体媚俗,“江湖”一类的流行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实际上未必人人都懂得它真正的内涵。

自武侠小说问世以来(近世武侠小说滥觞于清末民初),“江湖”就成为武侠活动的典型环境,许多武侠小说就直接以“江湖”命名,如最早的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另外,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实施大规模的社会改造之前,的确也存在一个世俗的“江湖”,许多沉沦于社会底层的人士在这里谋生存、闯天下,它充满了刀光剑影、阴谋诡计,既令人羡慕追逐,也令人望而生畏。着名评书艺人连阔如在20世纪30年代以“江湖客”的笔名在北平《时言报》发表了长篇连载《江湖丛谈》,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

江湖那么引人注目,但评价和研究江湖的着作却很少。如果搜索一下国家图书馆所藏书籍中的名目里有“江湖”这个词的,就有八百余种,除了以江湖命名的武侠小说之外,就是半真半假的回忆和记录旧时“江湖”奇闻轶事的书籍了,至于江湖的研究着作却不多见,严格地说是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个很奇怪的现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