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一代圣雄的悲情结局(3)

当时的南非是个充满种族歧视的英属殖民地,几十余项种族歧视的法令先后被通过实行,如1911年的 《矿山和工厂法》与《土著劳工管理法》等,限制非白人的就业工种,凸显殖民当局在法律和道德上的不公正性。

1860年11月第一批印籍劳工运抵南非德班港,主要在纳塔尔从事甘蔗种植业,印度人的公民自由和政治权利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和剥夺,他们同样遭受到歧视。

人种的劣势,使得甘地即使持有头等车厢车票,仍然被火车上的警卫要求换到低等的行李车厢去。这对于年轻的、家庭富有的、从来不曾受过屈辱的甘地来说,无疑是不能接受的。甘地坚决不肯去行李车厢,最终被警察强行驱逐下车。甘地后来说,这是“我生平从未受过的侮辱。我的积极非暴力行动就从这天开始”。

这次旅行是甘地一生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经历,民族自尊心和广大印侨在此所遭受的歧视和侮辱促使他走上了领导印侨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不久甘地就四处阐释非暴力主义思想。他告诫南非的印度人,要清除使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分裂的古老仇恨。

他向愚昧无知的人群谆谆教诲两条诫命:一是要清洁,二是做人要绝对诚实。同时,甘地开始谴责南非政府的种种歧视法规,如限制印度人旅行、禁止罢工、只承认基督教式的婚姻为合法等。直到5万印度人参加这个真理力量运动后,南非政府终于颁布了一项历史性的革新法案。

1894年英国殖民当局针对大批印度移民来到纳塔尔的情况,通过了《公民权法律的修改令》,用苛刻的条件限制印度人,并扩大了种族歧视的范围,同年,甘地在南非创建“纳塔尔印度国民大会”,为建立一个印度人在南非的永久性利益代表机构打下了基础。1906年, 德兰士瓦州公布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法案,甘地领导两千余名印侨掀起了非暴力抵抗运动,1913年抵抗运动达到高潮。南非当局对此进行了镇压,从1908 年1月到1909年5月,甘地连续三次被逮捕服刑。

通过艰苦斗争,1914年1月,甘地和南非政府达成共识:当局承认印度式结婚的正当性以及废除“人头税”,非暴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就这样,甘地以非凡的智慧、过人的胆识和坚强的意志成为反对种族歧视斗争的著名领导人。

在南非度过了21个年头后,甘地回国了。他把眼光投向了自己的祖国,此刻的印度正是灾难深重,他要在这里掀起一个人、一个信念、一个民族不朽的史诗。

非暴力运动甘地回到印度后,开始游历印度各地,深入了解他阔别已久的祖国。

当时的印度,简直不能称之为国家,而是由无数的公侯王国及土邦、五花八门的宗教与迷信、庞杂的教派、仪式与种姓等级制度组成的一个混合体。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