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GDP的新理念新模式(9)

2 需求动力新格局:消费主导、投资转型、出口优化

消费的主导作用将进一步提升。世博会催生了新的消费热点和业态,推动了税制、金融等领域政策创新,为上海消费升级和消费环境改善奠定了新起点。特别是随着上海世界级购物中心、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加快建设和功能提升,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商旅人士来沪消费。

投资将更加突出结构转型。世博后,上海将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转型,以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和强度,支撑经济增长。投资结构调整的趋势可能表现为“四个转”:一是由“硬”转“软”,将促进企业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品牌宣传等方面的投入,促进政府更加注重对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环境的投入;二是由“城”转“郊”,即随着郊区新城和新市镇建设的步伐加快,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项目将布局在郊区,使郊区成为今后全市投资的主战场。

三是由“旧”转“新”,对物联网、新能源、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等新兴服务业项目的投入将明显增加。四是由“国”转“民”,一些行业限制和垄断被打破,民间资本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在一般性竞争领域发挥投资主体作用。

出口将加快优化升级。世博后,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将稳步增加,带动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服务贸易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35.7亿美元,居全国第一),成为支撑上海出口的新增长点;离岸贸易作为现代国际贸易的高端形式,也将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3 要素投入新格局:技术和人才贡献显著增强、土地集约利用、融资模式不断创新技术和人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强。世博后,上海发展转型与创新步伐加快,将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而服务经济就是以人才集聚为关键,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形态。同时,作为引领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关键的新兴产业,对于人才和技术创新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大技术和人力资源要素投入是上海发展转型与创新的客观要求。

通过提高集约利用效率突破土地总量限制。虽然上海土地资源规模几乎达到极限,但单位产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如2008年全市建设用地单位面积GDP为5.2亿元/平方公里,不及纽约的1/29、香港的1/14。2008年漕河泾开发区单位用地产出为268亿元/平方公里,而2007年台湾南港软体园、内湖科技园分别为4500亿元/平方公里、3150亿元/平方公里。同时,服务业单位用地产出及增速均远高于工业,发展服务业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十一五”前三年,上海服务业单位用地产出年均增长11.3%,而工业用地仅增长5.1%;2008年,上海服务业、工业单位用地产出分别为68.2亿元、7.3亿元/平方公里,服务业单位用地产出是工业的9.4倍。

通过创新多元融资模式破解资金约束问题。第一,民间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将显著增强。第二,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将进一步增强。2009年末,上海证券市场股票融资额3343.2亿元,位列世界第五、亚太第一;IPO 融资额1251.3亿元,排名亚太第二,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将更加增强。第三,PE、VC和产业基金逐渐进入发展高潮期。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在中国内地市场活跃的股权投资基金为568支,总募集资金额3095亿美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