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场 结构(5)

吉缇斯(现在就离她几英寸距离了)……我的鼻子差点就没了!我喜欢我的鼻子,我喜欢用它呼吸。而你,直到现在还有事瞒着我。

你没听过杰克·尼克尔森的这句经典对白?出自罗伯特·唐尼罗伯特·唐尼(Robert Towne),1934—,美国编剧、导演,最为知名的编剧作品就是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唐人街》,获奥斯卡最佳剧本奖。 另外他的《最后的细节》(The Last Detail,1973)、《香波》(Shampoo,1975)也获奥斯卡提名。他还为诸多名片担任过“剧本医生”,如《教父》、《暗杀十三招》(The Parallax View,1974)、《邦尼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1967)等。——译者注编剧的《唐人街》。对手的攻击已经威胁他的人身安全了,吉缇斯就再没法袖手旁观听之任之,即使莫瑞太太让他放弃这个案子也不行。

我想你应该知道,第一幕需要在第25页到第35页结束,第二幕需要在80—90页结束。再次申明,具体哪些事情发生在哪一页并不重要,只要你自己把其间所有该发生的事情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就行了。然后确保第80页的巨震刚好与剧本中的一个重大揭示时刻吻合:“真是个聪明的家伙!第二幕刚好就结束在最合适的点!我得接着读下去!”

《105度以上》第二幕结尾是北越炮击西贡机场导致所有人的假期计划都化为泡影。之前的80页里所有人都指望着这个机场,现在它没了。突然,人物被抛进疯狂的混乱中,真正置身于道奇车外的人间地狱。

《唐人街》第二幕的结尾是吉缇斯知道莫瑞太太的妹妹也是她的女儿——一个具有超级爆破力的冲突时刻。之前吉缇斯对这个案子的所有判断原来都是错的。

《末路狂花》第二幕的结点是她们决定再不回家了,她们决定,不管怎样,一直在路上。

《北非谍影》第二幕的结束是:里克和伊尔莎接吻了,爱又回来了,但是一切又都跟从前不一样了。她告诉他:“我曾经离开过你一次,我不会再离开你了。”

现在你已经有了引发事件和第一幕的结束点、第二幕的结束点。你已经胜利在望了?还没有。

如果你所有的能耐就是想出这两个精彩的幕结点,你作为职业编剧的前途堪忧,别忘了你故事的中间部分还空门大开破绽百出,读者正四处环顾暗自心急:怎么有趣的事还没有发生!这一路你还得设计出很多惊喜,只有这样读者才会越来越高兴,你也会越来越高兴,因为你写的时候也会越来越有趣。

在中间点(midpoint)也需要有一个大事件。或者人物大胜,或者人物惨败。或者让我们觉得美妙绝伦,或者让我们觉得糟糕透顶。总之有什么事发生,故事由此拐入新的方向。布置个作业,随便挑些电影,找出影片的中间点。瞧,它在那儿!

还有一种考虑结构的方法:“谁掌握力量?”谁在采取行动,而谁又在对之作出反应采取对抗行动?

整个故事从始至终力量都必须像接力棒一样在英雄与对手之间交接传递。一个人采取行动并暂时占据了上风,但好景不长,敌对方的强者就会采取压倒性的反抗行动后来居上。这方面《棋坛情史》(The Luzhin Defense,2000)无疑是个完美范例。卢津是个容易神思飘忽的国际象棋天才,他对自己的前任老师华伦蒂诺又鄙视又畏惧;而华伦蒂诺则对卢津恨之入骨,一心希望他失去冠军宝座;卢津的新女朋友娜塔莉娅则负责与华伦蒂诺斗,死磕到底。

一次比赛中,华伦蒂诺发现卢津对着娜塔莉娅微笑,之后当娜塔莉娅正准备对卢津说要嫁给他的时候,华伦蒂诺适时打断了他们——还把卢津吓着了。之后,华伦蒂诺说卢津能走到这一步就已经很不错了,娜塔莉娅却断言卢津一定会赢。接着,塔伦蒂诺在报上登了篇文章瓦解卢津的信心——卢津只得到一个平局。之后,娜塔莉娅第一次跟卢津做爱了,大受鼓舞的卢津棋局大有进步,棋风也变得激情而自信。而华伦蒂诺的反击则是设计在赛后将卢津带走,把他一个人扔在田野里。这一次,除了下棋对真实世界充满恐惧的卢津彻底因神经紧张而崩溃了。

每一次战斗,力量就从娜塔莉娅转移到华伦蒂诺,再从华伦蒂诺转移回娜塔莉娅,每一个行动—对抗行动都较之前的那次更加强烈。

你一路走来时,别忘了这些关键步法:

低潮时刻。英雄以为失去了所有,他的秘密武器也失灵了,眼看他就要被对手彻底摧毁了。他必须深入自己的内心,从中寻找到力量继续战斗。如果是一部法庭片,这里就该是坏人找来了他最重要的证人。

战斗和高潮。用顶上带刺的铁丝网把英雄和坏人圈起来,他们互相对峙一心只想干掉对方。“一心只想干掉对方”可以是比喻也可以实打实、来真的。你必须为读者准备这些,现在就给他们!

最终解决。英雄终于明白了他的需要并且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故事结束了,他已经(或者可能)赢了。

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穿越火焰山幸存下来,所有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英雄和他的世界永远地改变了。这就是你的故事。

哎哟!

这么麻烦啊!

现在,经过一段时间思考之后,你确实得开始写这该死的东西了。

你怎么掌握这些结构的复杂节奏,再把它们转换为适合于你自己的剧本呢?

你可以先用大量的细节做出故事大纲。用3×5英寸的彩色卡片堆满你的餐桌、你的大腿或者一块软木板。你可以上www.writerblocks.com这个网站,去购买一个告诉你如何管理你的3×5英寸卡片的软件。见鬼,干吗这么麻烦,其实在餐巾纸上你照样可以写出你的故事。

你可以把大纲做得很详尽,也可以做得很概括。你可以只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点,然后顺着人物行动逻辑写出故事剩下的部分,就像你的人物自己就想那么做。你也可以用写人物自传的方式开始,让你的人物自己口述这个故事。

没有自传、没有大纲也不是不行,就像走钢丝的新手没有安全网也不一定就会摔死。但反正你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

我所写得最好的一个剧本没写大纲,我写过的最烂的一个剧本也没写大纲。没有大纲的写作确实更有趣,但是也更危险。

最低限度你需要知道你的主题、你的人物怎样转变,故事中主要的惊喜是什么。当然你还需要知道结尾,知道你要往哪儿去很重要。如果你决定就这么拄着拐杖、一路轻叩、边摸边走地穿越黑暗无垠的邦奈维勒盐地,我只能说你在自寻死路。说好听点,是浪费时间。有本书可能可以把你(也包括我)从疯狂的愚顽中拯救出来,那就是罗伯特·奥兰·巴特勒的《从你梦想之处出发》。这本书说的是怎样写一本小说,但是作者在讲解怎么概述出一个故事方面很有天赋。另一本关于小说写作的好书名字很有趣,叫《小说写作:叙事工艺指南》(Writing Fiction: A Guide to Narrative Craft),作者是珍妮特·布诺维(Janet Burroway),可以在www.abebooks.com上找到这本书。有点扯远了。

关于结构这只是一小部分,下面接着说。

□ 24.你没有做,那么重做,一再重做——你的“一句话大纲”(oneline outline)!

“一句话大纲”是非常重要的写作工具!没有它根本不可能看到你的故事,比如看115页的剧本很难看清楚故事的情节设置。通过把每个场景里发生的事只用一句话做言简意赅的描述,你就可以将故事的全貌一览无遗。

你可以运用“一句话大纲”创造你的故事。“女士,只要事实”,就按这个要求来创造故事的基本结构。

你已经有一稿完成的剧本但需要加以改写时,也可以做一个“一句话大纲”。写下每个场景应该完成的任务,如果能写下每个场景都完成了哪些任务当然更好。尽可能潜入读者的大脑,尽可能从他们的视点来读你的剧本。你觉得这个场景里发生了这些,你的读者未必这么觉得。

我慷慨地贡献出一部分“一句话大纲”做示范。写出每个场景的关键信息即可,一整个剧本浓缩成单行大纲也就只有5页纸,你可以把这5页纸依次铺在桌上,对着它再仔细考虑、斟酌、思忖……

①英文剧本中人物第一次出现需要以大写标示出来,如“JULIE”,之后再出现时便无需再大写:“Julie”。因中文不存在大小写,转译成中文之后,特以加重来提示读者。——译者注

“一句话大纲”的作用会让你大吃一惊,你已经看到我的大纲了,也给你的剧本做一个大纲吧。

有了大纲,你不仅可以给幕、场景、动作场景等做标记,还可以一路监测剧本的情感强弱变化。

你可以清楚地判断这三个场景是否需要往前移,合并场景也是很好的选择——把场景从这里拿走,挪到后面去和另一个场景合并。这五个连续的场景是否流畅,是否需要调整顺序,有了大纲你都可以一目了然。做一个“一句话大纲”比起写一个完整剧本还是要容易得多。

每写一稿,我的“一句话大纲”也会随之更新补充,大部分结构上的改写我都是在大纲阶段就结束了。比如我在大纲里拿掉某个场景,再将之前之后的场景按我的设计粘接串联在一起,接下来我再按照大纲调整剧本。

你在做“一句话大纲”时,凡是揭示和反转处都标注出来,这样你就可以一目了然,是不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惊喜出现了。

不同人物用不同颜色——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多久出现一次,或者说看到他们消失了多长时间。一个重要人物不该在整整20页里都不见踪影。

打个比方,如果说剧本写作是野外生存,“一句话大纲”就是瑞士军刀。善于运用,则有益健康。

□ 25.你还没做出一个“随想”版大纲!

你当然没有!我还没告诉你“随想”版大纲到底是什么。

一旦我有大纲在手,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动笔写剧本。写剧本远比写大纲有趣得多。我讨厌写大纲,我想写剧本,我再也不想琢磨什么大纲了,我只想写!即使大纲并没有万事俱备。哎,跟人性中这一狡诈多端、令人困惑而又无比强大的弱点殊死斗争后,我还是做了我的“随想”版大纲。

其实,这很好玩,这是你被锁定在一页页的剧本写作之前,发挥真正的创造力的最后机会。要知道比起改大纲,改剧本可要难得多。

我拿我的大纲复制出一个新的文档:随想版A。再逐一插入分页符,保证一页纸上就只有一个场景。

现在,把音乐声开大,让孩子们到院子里去打水球和狗狗玩耍。不管怎样,反正你要独自待一会儿,这是你纯粹的构思故事时间。

你眼前的这一场景只起到一点引导作用,以此为基点自由发挥,想什么想到哪儿都行。从所有方向想象关于这一场景的任何方面——行头、对白、人物,之后可能与之有关的素材,动机、美工、情节——你想写什么都行。

现在是泥沙俱下的“洗碗池时间”。

①墨水点乐队(Ink Spots),20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流行乐坛的一支黑人组合,对四十年代的R&B和五十年代的摇滚产生很大影响。——译者注

就像这样的想法一直乱冒,可以写好多页。直到最后关于这个场景你已殚精竭虑、黔驴技穷,挤压出你体内最后一滴创造力,再开始进行下一个场景。如法炮制。

有大纲还有一个好处,如果你在思考第121#场景时突然迸发关于1#场景灵感,你也可以轻松回到1#场景。如此循环往复,你的剧本似乎永远都写不完了。其实你该窃喜才对,只有这样你每个场景才都是千锤百炼的真金。

等你在随想版大纲A上自由发挥完了,把它另存作“随想版大纲B”,拿出荧光笔给你想要保留的天才之笔做上记号。去芜存菁,瞧,你亲眼见证一个富有创意和细节的大纲诞生,而你就将利用它写出剧本!

恭喜你,现在你有一个大纲,但还得修改。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