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场 结构(3)

我的学生们都知道让我潸然泪下的场景来自斯督·瑟温(Stu Silver)编剧的《谋害老妈》(Throw Momma from the Train,1987)。比利·克里斯托扮演一个写作老师,丹尼·德维托是他最调皮捣蛋的学生。丹尼邀请比利到他家吃饭。不仅比利不想去,我们也不想他去,因为丹尼实在是太招人讨厌了。丹尼挚爱的老爸已经过世,女演员安妮·拉姆齐扮演的他老妈则相当可怕,她得了癌症,一部分舌头已经切除,所以除了样貌奇丑之外,她还有一副懈怠的令人难受的嗓音。“欧文,你一个朋友都没有!”听她说话就像锯条在锯你!

晚餐很糟糕,丹尼他老妈恐怖之极。比利·克里斯托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离开。他看不上丹尼·德维托,我们也一样。当丹尼的妈妈终于缩回自己的窝里睡觉,比利想自己终于可以出门了,而丹尼却问他是否有兴趣看看他收集的硬币。

比利只能说好。他和丹尼上了楼,丹尼掀起地毯搬开地板,掏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锡烟盒。

你得知道观众有多讨厌丹尼,直到这一刻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令人火星乱冒,我们希望他马上从视线中消失。

丹尼倒出十来个硬币到地上:两枚破烂的25美分硬币,两枚10美分硬币,一两枚5分锡币。比利觉得遭到了戏弄,他想:“就这些?”我们也是这么想的。然后,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惊人转折,作者让你爱上了丹尼·德维托。

丹尼捡起一枚硬币给比利看——写到这里我的眼泪又一次忍不住夺眶而出——他说:“这个是我得到的找零的钱,我爸爸带我去看彼得、保罗和玛丽那次。这一枚,是我在马戏团买热狗的时候得到的零钱。我爸爸让我留着零钱,他总是让我把找的零钱自己留着。”绝妙。

电影余下的部分,丹尼·德维托不会再犯错!我们爱他。他仍然让人恼火,但是我们爱他。爱到二十年后我坐在这儿写这本书,还因为二十年前看的一部电影里的一个场景满含热泪。

这就是情感,你的剧本也得给读者这个。

□ 23.你的故事结构一团糟!

结构糟糕=万劫不复。

构造情节似乎真的很简单。呃,其实,没那么简单,如果人人都干得了,那每个编剧都能住进靠编情节挣钱买的大房子里了。

你的故事必须围绕某事——这就是你的主题。在电脑上把它打出来,一直盯着它。不管你的主题是什么,你的英雄需要从始至终都在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性格成长也必须与主题紧密结合——这是故事结构的基础。

我最喜欢的关于故事的描述,引自斯考特·梅雷迪思(Scott Meredith)的《写来卖》(Writing to Sell):

“一个能引起共鸣(或引人注目)的主人公发现自己身处于某种麻烦之中,他做一些积极的努力试图摆脱这麻烦,然而他的每一次努力,只能让他陷得更深,而且一路上他遭遇的阻碍也越来越大。最后,当事情看起来好像最黑暗无望的时候,主人公好像就要玩完了的时候,通过他自己的力量、智慧或者机灵,他终于设法摆脱了麻烦。”

拳拳到肉,毫无水分。我们得逐一分解、领会这段文字。

“一个能引起共鸣的主人公……”

我会在其他地方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但对读者来说重要的就是要对主人公有兴趣。我建议“迷人”也该作为重要条件之一。我们已经了解,他是否招人喜欢其实并不至关重要,我们只要了解他的问题所在,对他略抱一丝同情足矣。但你的读者必须与你的主人公建立起某种情感联系,她不必喜欢他,也不一定要认为他聪明,也不想请他回家共进晚餐,她只要希望他赢就可以了。

这就是布莱克·斯奈德所说的“救猫咪”的瞬间。让剧中人做点什么,引得我们叫好、感兴趣、觉着好玩,这样我们的情感就和他拴在一起了。

读者从打开你剧本的那一刻起就拼命想将感情投注于某人,所以一个上佳的普适规则是让我们首先遇见主人公。当然如果你愿意,我们也可以先认识坏蛋,但是你最好还是在前5页就让我们看见那个我们需要了解的家伙。

我刚把一本有声小说还回图书馆,听完第一盘磁带的A面,我就放弃了。人物在伦敦绕着某个酒吧瞎逛,小说充斥着各种毫无冲突的愚蠢对白,故事好像永远都不会开始。我小小的天线触角不断转动,希望能找到某人锁定,但最终我失败了。把它塞回图书馆的还书槽时,我瞄了眼梗概惊讶地发现,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叫伊丽莎白的女人的故事——伊丽莎白——这个名字我到还书时还听都没听到过呢,真庆幸我还了这本书!

“……发现他处于某种麻烦之中……”

这个麻烦也需要像主人公一样有趣。不仅仅只是对你有趣!它必须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大问题,而且很激烈。如果她不能解决,之后的人生就会一团糟。

这个麻烦就像悬在她头顶的利剑足以摧毁她的整个世界,必须如此。如果对她来说不是大问题,我们为什么还要看?请注意,这个麻烦不必是从外太空都能看到的恢弘问题,但是必须有把你的英雄撕碎的危险。你可以写一个短片,关于一个孩子在冬天舔一根金属旗杆。只要对这孩子来说是个大问题,对你的读者就是个大问题。

“……做了一些积极的努力让自己摆脱出来……”

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哪个?积极!坐禅高僧就不适合成为电影英雄,因为他总是正襟端坐于金光宝座之上,只需要摆摆手其他人就会为他解决所有问题。你的英雄必须设法从你落在他头顶的巨石下挣脱逃命,他必须从未停止过挣扎扭动,从未停止过自己搞定一切。从你让另外一个人物涉入并为他解决问题的那一分钟起,读者就会停止翻页读下去了。

“每次努力……”

“每次”的潜台词就是反复、重复。你的女孩尝试计划A失败了,然后她加速到计划B,比计划A提升了一个级别,可还是失败了,而且情况更糟了。之后计划C,等等。自电影诞生之初的赛璐珞时代开始,这就是剧情片讲故事的模式。哈尔·娄齐哈尔·娄齐(Hal Roach),1892—1992,美国电影导演、电视导演、制片人,职业生涯从20世纪十年代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二三十年代,他推出了众多喜剧短片,其中声名最盛、最成功的就是劳莱与哈台、哈罗德·劳埃德主演的那些作品。——译者注一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就对这个门儿清,他绝大多数单本喜剧短片都采用这一结构。

永不言弃!这是你的英雄的颂歌,也是不解的魔咒!

“但是每一次努力,都只会让他陷得更深……”

你看过《明星伙伴》(Entourage)么?想想那群令人捧腹的笨蛋组的乐队!他们提出一个计划,行得通么?不是行不通,是完全彻底压根儿行不通!当然得行不通,否则故事在此处就可以结束了。什么事出了问题,他们努力解决问题,结果却只会让他们在流沙中越陷越深。

你的故事这一部分就是要让事态恶化,事情发展得越来越糟,也越来越快。你的英雄从山上跌落,一路翻滚,沾了一身雪、刺、泥还有高山滑雪者摔碎的残骸,斜坡越来越陡越来越陡,之后他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以每秒32英尺的速度加速下坠……

“……一路上他面对的阻碍越来越大……”

阻碍必须越来越大,只有这样,通过跟它们的战斗,人物才能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强大,最终才能战胜坏蛋。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如果阻碍不是越来越大的话,读者就会觉得乏味失去兴趣。

《杀死一只知更鸟》最后英雄面对的是谁?随着故事推进障碍越来越大,主人公面对的不是那只疯狗,不是尤厄尔先生(他企图杀死她,但失败了),而是布·雷德利,斯考特这辈子最怕的人。

迪尔

我想知道他在那儿做什么?还有他长得什么样?

杰姆

从他的足迹判断,他大概六英尺半高。他吃灰鼠和所有他能抓到的猫。有一道长长的锯齿状的伤疤横贯他的脸。他的牙又黄又烂,眼睛鼓鼓的,大多数时候都在流口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