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和平、和解最终为和谐(2)

期待两岸和解共生

2008年11月3日,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为团长的海协会协商代表团乘坐包机抵达台湾桃园机场,开始了两岸历史性的访问。几天里,海协会与海基会举行了在台湾的首次领导人会谈,签署了海运直航等惠及两岸同胞的4项协议,陈云林还与岛内各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陈云林此次访台之旅,成果丰硕,答卷亮丽,迈出了创造历史的一步,开创了两岸交流的新篇,拓宽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

两岸从过去的交战状态,走到现在的和解会谈,花了一甲子的岁月,逐步走向和平发展的大道。更重要的是,陈云林是一甲子以来,大陆访台政治级别最高的人物。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陆委会主委”赖辛媛分别接见陈云林,成为两岸政治僵局的一大突破,标志着两岸和解的开始。

11月6日晚,在海协会为海基会及台湾各有关方面举办的答谢晚宴上,陈云林动情地说,他怀着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的善意而来,也将带着广大台湾同胞的深情厚谊而归。陈云林认为,4天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却给他及海协会协商代表团留下了“清晰、长久、深刻”的记忆。

自1992年以后的三四年时间里,两岸关系首度开启对话。1992年的香港会谈,当时的海基会法律服务处处长许惠佑和海协会咨询部副主任周宁,在香港谈出了至今仍各自解读的“九二共识”。但不管是不是各自表述,总是触及了难解的政治议题。1993年的新加坡会谈是两岸关系的一次高峰。已故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已故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二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在新加坡一笑泯恩仇,冻结了近半个世纪的两岸关系,就在两位老人紧握的双手中,逐渐融冰。

1998年的上海会晤是另一波高潮。那一回,辜老不仅踏进了大陆的土地,和汪老再次见面,还和当时的中国大陆最高领导人江泽民在北京会谈了一个小时。

2008年6月中旬,暌违10年的两会负责人会晤,在北京再次开启协商会谈。虽然人面已经不同,但是江丙坤与陈云林的第一次江陈会,再次燃起两岸迈向和平的新希望。

事实上,大陆早在盛邀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展开国共新一轮会谈时就迈出了两岸的和解步伐。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首赴大陆访问,展开半个世纪来的“和平之旅”。带着两岸“和平发展”的期待,基于台湾民众福祉的考虑,从南(京)到北(京),由西(安)向东(上海),跨越了56年的历史,更跨越了国共两党兵戎相见的鸿沟。

经过台湾政党轮替,虽然两次“总统大选”落败,连战的中国大陆之行,却受到了大陆民众的热情拥抱,揭开了他人生最精彩的一页,连战8日“和平之旅”,重拾了他在台湾失去的尊严和信心,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新闻公报,记录了连战历史性访问大陆的丰硕成果,也揭开了两岸和平未来的美好前景。中国历史上两个大党首次跨越台湾海峡再一次握手的历史时刻,翻开的是中华民族史册上的崭新一页,在营造了未来两岸将进入和平时期的愿景,推动两岸关系将进入前所未来的精彩时刻,北京政府也不失早前“两岸关系经贸先行”、“能做的,大陆方会尽力先做”的承诺,为低迷中的台湾经济注入了兴奋剂。

对台政策更灵活务实

“两军”对垒勇者胜的传统古训,正在被“两岸”相峙智者赢得新思维所替代。在2006年春天北京落幕的“国共经贸论坛”,大陆方面又适时推出有利两岸水乳交融的15项经贸政策,而且考虑到“台独”势力阻挠,其中大部分都由大陆单方面先予实施。大陆的两岸政策再一次显现其柔软身段,“软的更软”,但却掷地有声,在海峡两岸都引发巨大的反响。此后一年多里,北京的两岸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及战略下,策略上显得更具弹性、理性,在两岸政策上,北京政府依然保持不断主动出击的勇气,却更时时表现出智者的韬略。

充分表达善意。自胡锦涛接棒以后,对台政策体现的是“善意”两个字,成为两岸和解的基础。北京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以后,外界解读大陆的两岸政策是“软的更软,硬的更硬”,表现为“硬”是不惜武力遏制“台独”,“软”是推出一系列身段柔和的政策。不过,这一年多来,大家只见其“软”,未见其“硬”。“软”成为大陆两岸政策的主旋律,只要“台独”不硬,北京不走硬路线的思路很清晰。以化敌为友、和平共处为前提,不断向对岸释放善意,在台湾经济难以为继之时伸出友谊之手,推出有利台湾人民的措施:两岸包机直航,诚邀国民党、亲民党及新党领袖访问大陆,打破了一直以来解决台湾问题的闷局,扭转了被动局面,不仅在对台问题上,也在中美关系上取得一定的主动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