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三中全会还突出强调了在历史的转折时期,深化改革的五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首次将胡锦涛“七一”讲话中的“民”本思想概括为“以人为本”。由此,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着力点,是吸纳民本观,确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构想。
《国语·晋书》谓:“民之有君,以治义也。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在当代社会,“义”可以解读为社会公义、平等、利益共享、道德约束等。“人”在哲学上,相对的是神和物。如果说,中国的立国及建国时代突出了“神化”、“物化”,那么提出以人为本,就是相对于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同样,中国今天强调人的价值,既要避免“文革”时期登峰造极的造神运动,也要克服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只讲物,不讲人的情形。
“本”在哲学上既可解释世界的“本原”,也可理解为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而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在改革开放25年的时候,提出以人为本,不是要去面对什么是世界的本原做出回答,不是要去探究人、神、物之间谁产生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而是要直面回答,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应该重新思考,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是生存的基本道理,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
胡锦涛所有关于以人为本的论述,都十分明确地指出,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这里讲的人和人民,是同一个意思。
“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
而以坚持以人为本既是出发点,同时也是归结点,同中国共产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一脉相承。新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个部分构成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这是走过25年改革开放路程后,中国提出新发展观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