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不光是赋税制度,我们前面所讲的开皇初年的法律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的改定都有苏威参与其中,为隋朝制度的完备做出了重要贡献。
确立各项制度体现了苏威的施政能力,但是,政治家光有能力不行,还要有道德。在政治道德这个问题上,苏威也是可圈可点。
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的宫里不是挂了好多帐子吗?帐子钩都是银制的。苏威看见了很心疼。就找到隋文帝,滔滔不绝地跟他讲节俭的美德,隋文帝一听,大为感动,马上把钩子都换成铁的了。这叫不肯逢迎帝王的喜好。
再举一个例子,也是《资治通鉴》的记载。有一天,有个小官不知道为什么得罪隋文帝了,隋文帝大怒,非要杀了他。隋朝的《开皇律》非常完备,什么罪该杀,什么罪不该杀规定得清清楚楚,可没有说得罪了皇帝就得死啊!所以,苏威赶紧来劝文帝。
可是,文帝正在气头上,就是不肯听,还非要亲手杀了这个官员不可。一看文帝握剑在手,杀气腾腾,苏威干脆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了文帝前面。文帝绕过苏威,还去追杀那个官员,苏威又一次扑上去阻止。文帝气得不行,拂衣而入。然后呢?过了一阵子,隋文帝又出来了。对苏威说:"公能若是,吾无忧矣。"这叫不肯逢迎皇帝之愤怒。
一个宰相,能够坚守政治原则,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逢迎皇帝喜怒,这当然叫做有政治道德。既有政治能力,又有政治道德,这样的人,隋文帝怎么能不欣赏呢?所以,没过多久,就又给苏威加担子了。他不是纳言兼度支尚书吗?开皇二年(582),文帝又让他兼任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大理卿管刑狱,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御史大夫管监察,相当于国家纪检委的书记,京兆尹相当于北京市市长。这五个部门没有一个不是要害部门,现在,苏威一个人包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