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0年开始,布什家族就开始经营石油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切尼曾担任世界最大石油服务公司哈里伯顿的CEO;而赖斯则是雪佛龙公司的董事,并拥有一艘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油轮。商务部长埃文斯则长期担任汤姆——布朗公司的CEO。
毫无疑问,在伊拉克石油产业走上私有化进程之后,美国的这些石油公司的下一步就是,在美军的军事支持之下,利用资金和管理优势进行疯狂的并购、重组,进而垄断伊拉克的石油市场。
正如《旧金山编年史》在“9?11事件”后不久所发表的一篇文章所写的:
在很大程度上,中东和中亚的恐怖分子的避难所的地图,也就是21世纪世界主要能源产地的地图。对这些能源的争夺——而不仅仅是伊斯兰教与西方的对峙——将是未来10年全球冲突的导火线。
反恐战争将不可避免地被很多人视为是一场代表美国的雪佛龙、埃克森美孚和阿科,法国的道达尔菲纳埃尔夫,英国的BP,皇家的荷兰壳牌和其他跨国巨头利益的战争,这些石油公司在这个地区有数千亿美元的投资。
文章背后的逻辑是:“基地”组织存在的地方,美军也跟着存在;站在美军之后的,是等待开工的石油公司;而站在石油公司之后的,则是等着收钱的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附近,至少增建了13个新的军事基地。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这个“危机之弧”会否被有效控制?因为一旦失控将导致更大的动荡。
按照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学者马歇尔在一篇文章中的分析,美国“危机之弧”战术的最新应用,就是2008年11月底的孟买恐怖袭击事件。
在事件发生之后,“拉什卡——泰巴伊斯兰武装组织”(LeT)成为怀疑的焦点。这是一个基地在巴基斯坦的组织。《纽约时报》引述美国情报部门的说法是,巴基斯坦的国内情报局(ISI)是LeT的支持者。而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ISI就是美英情报机构在这个地区的代理人,且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无论是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还是“‘基地’组织”,都是这两个机构共同创立的。
马歇尔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孟买事件”是复杂且长期的“紧张战略”(Strategyoftension)的最新阶段。“美国——英国——以色列”轴心利用这个战略分裂并征服中东和中亚。其目标是让这块地区不稳定,颠覆并掌控这个地区的国家,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所有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西方在“危机之弧”之中的霸权。
而巴基斯坦是这个地区的战略要点。它与伊朗、阿富汗、印度和中国相邻,北面是丰富油气资源的中亚国家。考虑到在阿富汗的北约军队,在伊拉克、沙特和科威特的美军,如果再进一步占领巴基斯坦,西方军队将对伊朗——美国在中东的核心目标——形成包围圈。随着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巴尔干化,不稳定的力量将穿越边境进入伊朗,最终为伊朗政治和社会崩溃创造条件。
印巴之间的冲突将不仅会导致巴基斯坦分裂,而且将大大阻止印度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阻止其成为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并将迫使其处于西方军力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影响或“保护”之下。
对中国也的影响也可能如此,因为不稳定的力量可能穿越巴基斯坦边境,进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美国——北约在巴基斯坦的大量军事存在,将与在阿富汗的北约军事存在一起,形成很大的军事战略优势,阻止中国、俄罗斯以及印度进一步扩大在这个地区的影响。由于中国在非洲的影响日益增加,已威胁到美英和欧洲在非洲的主导地位,在中国边境的一个极大的军事存在,可能是一个强有力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