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刘应明:“中国的查德”(6)

1984年,模糊信息处理国际会议在风光旖旎的夏威夷召开。这是国际模糊数学界的一次盛会。来自中国的刘应明出席大会并担任拓扑分主席。他还参与国际模糊系统协会的筹建工作。刘应明开始在这个领域大显身手。

1993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能容纳1000余人的邵逸夫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盛况空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正在倾听模糊数学奠基人、美国加州大学的查德教授作报告。这是为中文大学成立30周年校庆而举行的国际学术报告会。查德教授高度评价了对模糊数学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三个学者,刘应明就是其中之一。

此后不久四川大学收到喜报,国际模糊系统协会(IFSA)发来通知称,经该协会专家评审,已确定授予刘应明院士"Fuzzy Fellow奖"。"Fuzzy Fellow奖"是模糊数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专门授予得到国际公认的、在模糊数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此前有多位国外科学家曾获得这一奖项。

国际模糊系统协会成立后,刘应明一直连任理事与中国分会主席。1993年,在韩国汉城举行的世界大会上,他当选为该国际协会副主席。1990年,他成为日本模糊逻辑与系统基金会(FLSI)国际顾问。迄今为止,刘应明近40余次出访10余个国家,参加学术交流与讲学,并10余次担任国际会议的主席、副主席或分会主席。

力主培养复合型人才、营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他,每天的日程总是满满的,日历上没有"双休"二字,最大的愿望是美美地睡一觉

在2005年的"两会"上,一些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科技发展迅猛、社会形势多变的21世纪,在中国加入WTO后的今天,学科专业调整的脚步必须加快,要适应科技革命和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建立合理而自主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提高高等教育效益是学科专业调整的目标。在全国人大常委兼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应明看来,学科交叉是培育新学科的基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方略。

"我们要加快学科专业调整,但不能急功近利,只看眼前。"刘应明提醒说:"在进行学科专业调整时,需要加快设置社会急迫需求的前沿的、新兴的专业,但在同时,也不能一阵风,把基础学科全部抛开。因为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非常重要。"

说到四川大学的办学思路,刘应明介绍说:1994年和2000年,通过两次"强强合并",由原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组建而成的四川大学优势互补,学科齐全,特色鲜明。四川大学的建设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实现这一目标的跨越发展之路是多学科交叉融合。他认为,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回首刘应明所走过的路,我们从中似乎可以找到切实的答案。

辛勤的耕耘,必然迎来丰硕的成果,各种荣誉和头衔接踵而至。面对纷至而来的荣誉和头衔,刘应明依然淡泊如初,平静待之。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的繁扰和社会工作的负担,但刘应明依旧开朗、豁达,依旧幽默、风趣,依然沉湎于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深知,未来属于青年,培养学生是最重要的工作。自1983年担任博士导师至今,刘应明已培养了20余名博士与更多的硕士,其中大半已成为教授、副教授;有的获政府特殊津贴,有的荣获霍英东教师奖,有的荣获总理杰出青年基金,有的成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刘应明在川大数学系基础课岗位上干过近20年。他的教学深入浅出,见解深刻,在学生中是有口皆碑的。他培养学生的宗旨有两要:一要高起点、严要求;二要讲究吃透问题。他经常教导学生:"作为一个学者,应该做到的是爱自己的祖国,尽力做一点实事。"1989年,他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3年与1997年两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1998年荣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

说到中国数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刘应明坦言:"中国数学在改革开放以来进步很快,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就表明国际数学界对中国数学水平的一种认可。但是,我们还只是一个数学大国,要成为一个数学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刘应明的日程总是安排得满满的,在他的日历上早已没有了星期天。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美美地睡上一觉,而不被人被事搅扰。

2003年2月18日晚,刘应明因感冒去输液,引起大肠出血与肚子痛,起初以为是胆囊发炎。第二天经肠镜检查,证实是肠癌。说到当时得知确诊结果时他的第一反应,刘应明说:"没什么反应,毕竟自己经历了很多。"采访时记者一再被他爽朗的谈吐所打动,丝毫感觉不到眼前是一位曾受过恶疾侵袭过的老人,而他却一再为教学、科研、政务等奔波。

刘应明的消遣主要是阅读。小学时代,他根本没有条件见到课外读物。从初中起,他才知道什么叫课外读物。到了福州一中后,他惊喜地发现紧邻的福建省图书馆有很多书,他成了馆内常客。他喜爱文学,在感受到数学解题更富挑战性后,又迷恋上数学,尤其对数学问题分析与解答类书籍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他在繁忙之余,不忘"涂鸦"几首诗词,"新诗、古体诗,我都写,不能登大雅之堂,没想到发表,只是感怀而已"。

"所有的成功没有秘诀,但我相信机遇,机遇可遇不可求,机遇又恰好与你自己的潜力、天赋相适应时,再用汗水加以培植,成才的小苗才会结果,长成大树。"回望来时路,刘应明向我们诠释了这么一个等式:成功=机遇+天赋+勤奋。他觉得人生犹如障碍赛跑,起跑早晚固然重要,但较高速度与善于跨越障碍的能力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关键因素。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