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一下子轰动了世界。西方国家称杂交稻为"东方稻魔",并将其与中国四大发明并列为"第五大发明"。水稻的高秆变矮秆是第一次绿色革命,西方媒体称袁掀起了全球"第二次绿色革命"。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如今,袁隆平被全世界尊为"杂交水稻之父"。自70年代推广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以来,中国每年可多产粮食数百亿斤。现在,杂交水稻已占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杂交稻谷占中国稻谷总产量的58%。数字的背后是袁隆平如农民般的辛勤耕耘,且一干就是40载。无论刮风下雨天阴天晴,年过70的袁隆平依旧每天上、下午各下一次地。他说:"只要地里有一棵稻子,我就坚持下地!"
中央的政策对我的科研影响不小
"有人说,中国人如今吃饭靠'两平',意思是讲一靠邓小平的政策,二靠我试验成功的种子。当然,我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能相提并论。不过,我认为中央的政策对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影响不小。"袁隆平对此颇有感触。
1958年,第一次听到了农业"八字宪法",袁隆平并不知道这是毛泽东说的,以为是农业部定的,脱口而出一句:"农作物讲究一个'时',不按农时,就违背了规律,还应当加一个字---'时'。""文革"一到,这句招祸的话像一柄剑一样悬在他的头顶。单位里也设了牛棚,组建了劳改队。原本他被安排到牛棚"报到",恰巧"上头"来了一份"抓革命,促生产"的通知,要求对袁隆平的试验田予以重视。在没有别人懂得杂交水稻的情况下,只能放他一马。
当然,袁隆平作为"文革"期间的"臭老九",研究几遭中断,理论被认为是异端邪说。精神的折磨袁隆平可以忍受,唯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悉心培育的试验秧苗曾被造反派连根拔掉,扔到了臭水沟。看到这惨不忍睹的一幕,袁隆平伤心地哭了。幸运的是他得到当时省和国家一些领导的支持。回忆起过去,对水稻痴心不改的袁隆平说:"大不了当农民。只要不离开土地,我就可以把杂交水稻搞成功!"
2001年2月19日,中国政府将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一位"种"了一辈子水稻的"农民"科学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面对记者,这位比富裕起来的农民更像农民的院士西装革履,神采飞扬。他说:"获奖令我深感荣幸,可我更为国家设立这个大奖的英明举动高兴!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那时知识分子叫'臭老九';'文革'结束后知识分子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如今知识分子由'臭老九'变没有地位了,这是对知识分子的大解放,也是给知识分子精神上最大的鼓舞。我们科技工作者一定不要辜负时代赋予的重任,要释放自己的潜能,在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
早在1978年,袁隆平在怀化农校当教师时,已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决定性的成绩,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他却连职称也未被评上。因为农校一些老师反映他"不安心教学,专想歪门邪道"。后来,组织向上级反映这一问题,几经周折,直到省委组织部长签了字,才评上研究员职称。1980年,学校盖了一座宿舍楼,校领导、科长们和几位教职员工都住了进去,但袁隆平却未分到房,因为校内反对意见四起,理由是:高级人才住高级房,会脱离群众。他一家7口人挤在两间用木板从澡堂隔出的潮湿发霉的屋子里,看了令人十分痛心。后来,引起省科委的重视,袁隆平才得以搬进改造过的旧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