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6月27日的傍晚,对于美国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欧洲的剑拔弩张离他们似乎太过遥远,他们现在只需要宁静。
这一天,在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上,一个名叫加弗里洛?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在塞尔维亚的偏僻小镇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继承人斐迪南大公。
奥地利于7月23日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5天后宣战。德国支持奥地利,俄国则在法国的怂恿下支持塞尔维亚抵抗奥地利。随后,欧洲庞大的陆军和海军紧张地动员起来,各就各位。
德国于8月1日向俄国宣战,8月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向比利时宣战;英国8月4日向德国宣战;奥地利8月6日向俄国宣战。
欧洲的战争机器是如此剑拔夸张,以至于英国皇家海军在8月4日一收到“出发”的命令,便立即投入战斗。当天晚上,庞大的德国陆军突破了比利时边界,进而将矛头指向法国。就这样,仅仅在5个星期之内,一次规模较小的奥地利—塞尔维亚之间的危机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
塞尔维亚、俄国、法国、英国、比利时等结成协约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结成同盟国。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世界大战爆发了。
尽管欧洲狼烟四起,烽火连天,然而这对美国却是影响甚微。1914年8月,美国人的主要反应是感到欣慰:美国远离战争之地。最能体现上述想法的当属民主党人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对于欧洲的战争,他一直标榜鼓吹“中立主义”。
1914年8月20日,威尔逊发表演说:“每一个有思想的美国人都在问自己,欧洲的战争会对美国发生什么影响呢?我想给你们讲几句话,来说明这样一种观点:它对我们将产生什么影响完全取决于我们的选择。它将决定于美国人的言行。因此,每一个真正爱美国的美国人必须以严格中立的态度行事,必须对所有各方表示不偏不倚和友好的态度。国家的命运将决定于我们公民们的所言所行,决定于报章和杂志的言论,决定于牧师神父们的讲道,决定于每一个普通公民的言行。”
“美国公民来自许多国家,特别来自现在正在交战的国家,因此很自然和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人希望某一国家获胜,而有另外一些人则希望另外一个国家获胜。挑起这种感情是很容易的,而一旦挑起就很难使它平静下去。我们作为美国人应当热爱美国,忠于美国政府,团结一致,始终考虑美国和美国的利益,而不要煽动分裂。分裂将致命地伤害我们的和平之心,将严重妨碍我们以一个和平大国的身份处理国家事务。我们应当随时准备以一个中立者的地位来进行调停,时时高举和平之旗,要成为各方的朋友,不做偏心眼儿的人。”
“因此,我奉劝国人千万不要由于偏爱或感情冲动而破坏最可贵、最尊贵、最必要的中立立场。美国不但在名义上中立,也必须在实际上中立。我们不但要在行动上中立,也必须在思想感情上中立。”
威尔逊望着台下听着他演讲的观众们激动的表情,笑了,心想:“欧洲大战,让他们打去!我们美国人要过自己的幸福生活。”
战争与和平
欧洲的大战已经打了近3个年头。然而,美国依然毫无动作。威尔逊总统顽固抱着“中立主义”政策不肯改变。1916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在圣路易召开,其主题就是吹捧威尔逊的和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