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许海峰 中国奥运第一金之后的新奇迹(3)

两天后,即8月1日,是许海峰的27岁生日。"当时,我国第一次发行金牌明星片,我那张是生日那天发行的。"

8月3日,洛杉矶奥运会还未结束,许海峰已经回到国内。一下飞机便陷入了被媒体重围的生活,沉默寡语的许海峰一下子"红"起来。他没有料到,随着在奥运会上夺得首金,他的人生将产生戏剧性的变化。当年,在供销社工作时许海峰的工资是九块五,后来到了体委以后,给我定级定到五十一块五,1984年奥运会后给我加了4级,加到98块---简直就是高干啦。人家是连升三级,我是连升四级。这就是我所感受到的一些变化"。许海峰还透露,国家奖给了他9000元(金牌一般是奖8000元,他是首金占了点光,多奖了1000元),地方政府又奖了5000元。

第二天,许海峰回到老家安徽,家乡父老早已在合肥车站准备好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各家媒体的记者也都尾随而至,在家的每一天,他都处在如此的围追堵截中。七八天后,他回到北京与队友会合,并在人民大会堂、奥运总结会上代表运动员作了报告。"回国以后国内那种热闹劲儿我都接受不了。一个接一个地方做报告,成天有记者围着,荣誉也给了很多,我想不就是奥运冠军吗?怎么给了这么多荣誉呢?"

从安徽老家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到处是热烈的掌声、激动的人群。珍贵的"第一金"也陪伴着它的主人辗转各地,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并在人们手中不停地传递。然而,就是在传递过程中,许海峰的金牌留下了一处"伤疤"。

"一次大家传看金牌,不小心掉到了地上,结果边缘有些卷,仔细看上去像有个小缺口",许海峰半开玩笑地说,"看来金牌的纯度还是很高的,质地比较软啊"。对这件事,许海峰显得很豁达,没有丝毫介意,"人家也不是故意的嘛,没什么大不了"。

两个月后,许海峰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这枚堪称改变中国体育史的奥运会金牌捐献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谈起这枚金牌,许海峰显得有些滔滔不绝如数家珍:"金牌的直径是60毫米,重量125克。质地是纯金包银,其中金的重量是6.5克。金牌有一面是国际奥委会规定的图案,另外一面是一个自由女神,上有'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1984年'字样。项目名称是后来加上去的,被刻在金牌几毫米宽的边缘上。"

在谈到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奖牌式样时,许海峰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创意,"这次的设计很有创意。因为过去都是以金属为主,这次在里面还加上了玉。这个式样应该是已经举行的这二十多届奥运会中最有创意的,另外也富有中国特色。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玉有吉祥的意义"。

捐赠了金牌后,上海造币厂为他做了一个复制品。许海峰说:"复制品的制作工艺不可能像奥运会时一样,由于复制品是浇铸的,会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况,表面的光洁度要差一些。但即便如此,它在我眼中也同样珍贵。"许海峰还曾两次前往博物馆"看望"自己夺取的那枚意义非凡的金牌,"当时就像去看自己的一位老朋友,不过我心情挺平静的,因为我这个人是从来不爱激动的"。

从发奖到回国后的庆祝,以及到以后的很多年,许海峰着着实实知道了这枚金牌的分量。可以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第一金影响了许海峰的整个人生。许海峰说:"夺冠后,名声大了,压力也大了。训练中处处要更加严格,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做事更加认真,做人更加谨慎。"

视力只有0.5的供销社营业员"走后门"成为专业射击运动员

1983年3月,许海峰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结果顺水顺风地把两枚金牌搂进了怀中,并打破一项全国纪录。当年7月,许海峰正式调入国家队,并代表中国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射击亚洲锦标赛,在比赛中他不负众望,为中国队摘取了两枚金牌、两枚银牌。

从印尼回国以后,许海峰回到安徽省队备战第五届全运会,全运会结束后回到国家队开始奥运集训。一直到1984年4月,许海峰参加了洛杉矶的奥运会预赛,即现在的奥运测试赛,拿了个第二名。回顾许海峰这一路比赛历程,确实是一帆风顺,可是当初进入射击界却并没有这么顺利。

许海峰虽然是安徽和县人,但是却出生在福建漳州,15岁那年,许海峰随父母举家返回安徽原籍,落户在和县新桥镇。

许海峰的父亲许银芝是新四军老战士,曾任解放军炮兵副连长,后转业到体院工作,也当过县供销社主任。由于环境的影响,许海峰从小就对军体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许海峰童年时有一副心爱的弹弓,在田间玩时,他经常随手拉弓,射击田间小径上的麻雀、知了等。

曾有报道说,许海峰上初中以后,由于沉迷于打弹弓,以至荒废了学业,留了级。并有报道说:在和县新桥中学读书时,他坐在教室里的第二排课桌边听课。一天,他看到窗外的树上有一只麻雀,便悄悄掏出弹弓,手起雀落。一时,许海峰打弹弓的本领轰动全班,传遍全校。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许海峰不免有些好笑:"我们小时候没有什么好玩的,是打过弹弓,也喜欢这种活动,但不至于沉迷,我哪里因为这留过级,我的学习一直挺好的,不但没有留级还跳过级---曾从初二下学期跳到初三下学期。"在几个月后参加中考,他却在4个乡5个班参加的联考中取得了第13名的好成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