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并不像国民党所说的完全由革命党所主导;也不像有些中共史家所说的,是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有长期的思想酝酿过程,参与者来自不同的阶级,并为了不同的目的参与进来。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一句话表示:革命成功乃汇集各种势力形成,其中革命党人多受理想激发,揭竿起义,立宪派人士则或为自保,或为维系秩序,起而响应。辛亥革命就在新旧势力妥协之下获得了成功。民国之后,在实施民主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与挫折,亦部分源于此一妥协的性格。
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民国体制受到的第一次挑战是袁世凯的帝制,他邀约支持者组织筹安会,宣扬“君宪救国”。此举遭到国内强力的反对,其中最具决定性的反袁力量是云南组织的护国军。此一讨袁行动结合了以唐继尧为首的云贵军人,以梁启超、蔡锷为首的进步党人与李烈钧等国民党人。反袁势力逐步扩大,得到各地的响应,列强亦对袁提出警告。袁世凯此时迫于内外压力,只好结束帝制,从此一病不起。之后,虽陆续有溥仪复辟、国民党拟推行法西斯主义等历史逆流,然民国理想已稳固确立,专制一去不返,民主共和成为国人至今仍努力追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