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怎样成功的(3)

 

总之,在晚清革命与立宪的各种书刊宣传之下,人们鼓起勇气参加革命,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将中国引入了新的时代。就辛亥革命的事件来说,这个新时代的出现或许是偶然的,可是此一偶然的背后,却是上述这些书刊所发挥思想动员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受到两种官方论述的宰制,不能认清历史的复杂面貌。国民党的革命史观围绕着孙中山先生以及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却忽略了其他革命领袖与社团,如湖南的华兴会与浙江的光复会及立宪派的角色。国民党透过教育与宣传机制强调辛亥革命是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的兴中会开始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的同盟会,革命党人经历十一次革命,前仆后继终于建立民国。

共产党的史观则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论”。他们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这是所谓的“旧民主主义”的革命,由于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辛亥革命是有功的。但是,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因此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接续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带来了民主与科学,也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自认继承了孙中山民主革命的遗志,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见,国共双方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诠释,都是为了阐明自身政权的历史合法地位与政治正当性。

过去三四十年来,史学界对于辛亥革命的研究,已经逐渐走出单一意识形态的束缚,重新审视辛亥革命的多重意涵和复杂面向。张朋园先生关于梁启超与立宪派的研究让我们开始正视辛亥革命的成功,除了兴中会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党人参与外,还有其他的力量与群体,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以康、梁为首的立宪派。事实上,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成功,真正的转折点是革命爆发之后在各地得到立宪派人士的支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