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II传奇(2)

沃兹虽然内向、害羞,却像其他工程师一样,特别爱显摆自己的作品。Apple II还没有最终发布,沃兹就拿着原型机到处向惠普的同事炫耀。每个看到Apple II的惠普工程师都会大声赞叹:

“这是我见过的最牛的产品,没有之一!”

为了更好地显摆Apple II,沃兹亲手用BASIC语言编写了一个和打砖墙游戏类似但更加有趣的程序。程序编好后,他把乔布斯叫过来,让他亲自体验Apple II的强大。

“嗨,瞧瞧这个。”沃兹一边说一边敲进几行简单的BASIC语句,打砖墙游戏里的砖头和拍子在瞬间变了颜色,显示分数的位置也有了变化。

“如果全都用硬件来实现这些动态功能,”沃兹介绍说,“我估计要花10年时间。可在Apple II上,这个游戏全部由软件实现。想一想吧,全部用软件编写的游戏,世界将会因此而改变。”

“哇塞——”乔布斯惊喜得合不拢嘴。在他脑海里,Apple II正像一个修行圆满、横空出世的剑客一样,长衫飘曳、剑气纵横地向自己走来。

那时,乔布斯面前的Apple II还是一块裸露的主板。该如何将这个即将震惊世界的家伙包装起来,让用户在看到它时就眼前一亮呢?

“机箱!Apple II要有一个漂亮的机箱!”乔布斯对自己说,“当用户打开电脑的包装箱,面前应该是一台漂亮的计算机,而不是裸露的电路板。”

乔布斯突然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既然电脑终将为每个普通人所拥有,无论多么酷的技术,都终将成为普通人手里最方便的工具,那么,对普通人来说,电脑就应该像家用电器一样美观、方便、易用。

“对,家用电器!”乔布斯一下子获得了灵感,“Apple II应该像最时髦的家用电器那样,有一个塑料的机箱!”

当时,没有哪台电脑使用塑料机箱。因为此前的电脑都是给科学家、教授、学生、极客准备的,在那些人眼里,塑料只是玩具和不专业的代名词。可Apple II的使命是改变世界。一台即将改变世界的电脑怎么能像那些老态龙钟的前辈一样,使用金属或木质机箱呢?

乔布斯为这个想法而疯狂。他冲进每一家百货商店考察各种家用电器的外观设计。在梅西百货(Macy’s)的厨具区,乔布斯被Cuisinart牌食品料理机的塑料外壳所吸引。

“没错,这就是Apple II需要的,一个造型优雅、结实牢固、颜色柔和、表面有细微纹理以保证出色手感的塑料外壳。”

乔布斯找来了工业设计师杰里·曼诺克(Jerry Manock),请他为Apple II设计机箱。杰里最终拿出的设计稿几近完美。Apple II的机箱不仅外观优雅、出众,还拥有非常容易打开的顶盖,不用拆卸任何螺丝,直接就可以把顶盖取下来以便插拔扩展卡。

1977年4月,Apple II在西海岸计算机展销会(West Coast Computer Fair)上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尽管苹果公司在当时还没有什么响亮的名头,Apple II还是在那次展会上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走过苹果展台的人们不相信个人电脑还可以装进塑料机箱里,也不相信一台功能强劲的电脑在主板设计上竟如此简洁、大胆。展会之后几个星期里,Apple II就收到了300多份订单,这比Apple I在过去一年里的总销量还要多。

乔布斯为Apple II设定的市场定位是普及型的个人电脑。这不仅体现在机箱设计上。从一开始,乔布斯的头脑就非常清楚,对普通人来说,电脑在两个领域最有吸引力:游戏和办公。

游戏方面的需求,乔布斯在雅达利公司就已经非常熟悉了。现在,Apple II不仅拥有了全彩色的高分辨率图像,还有内置的BASIC语言解释器,在当时所有通用个人电脑中,Apple II已经具有了无可匹敌的游戏能力。

当然,光有游戏能力,并不足以说服美国和全世界家庭购买Apple II。毕竟,超过1000美元的售价不是一个小数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