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II传奇(1)

有一部汽车,轻巧可爱,操控灵活,一问世就在造型和功能定位上颠覆了汽车设计的传统;它既不像法拉利、保时捷那样洒脱飘逸,也不像帕萨特、桑塔纳那样墨守陈规;在销售上,它从不追求奔驰、宝马的高端路线,而是一开始就瞄准了最平凡也最需要代步工具的普罗大众;历经70多年风雨,传承7代,量产4年就在全球销售了130万辆,迄今全球总销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000多万辆!这部车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甲壳虫。

在个人电脑领域,也有这么一个经久不衰,人见人爱的型号——苹果公司的第二代电脑产品Apple II。

相信国内不少70后都曾在学校里用过Apple II。即便没用过真正的Apple II,也一定用过国内未经授权生产的各种Apple II的兼容机,比如最著名的CEC-I中华学习机。我上中学时自己写的第一个机器语言程序和第一个游戏程序就是在一台Apple IIe上编写的。如果没有Apple II和中华学习机,也许我压根儿就不会从中学起迷上编程序,也不会在今天成为一个终日对着键盘、屏幕工作的软件工程师,更不会提笔写这本跟乔布斯和苹果有关的书。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有着对Apple II的特殊感情。就像一个开了几十年甲壳虫的老司机,无论什么样的高档汽车,都无法替代甲壳虫在心目中的位置。

Apple II之所以让全世界着迷,细想起来,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设计独到,二是市场定位准确。前一个原因要归功于天才工程师沃兹,后一个原因则与乔布斯的独具慧眼密不可分。

Apple I已经在设计上领先当时的个人电脑一个时代了。但Apple I毕竟还只是一块高度集成的主板,并不是完整的计算机。Apple I的设计制造刚刚完成,沃兹就把精力转向了Apple II的研发。

有了Apple I的经验,沃兹在设计和制造方面更加纯熟了。这时的沃兹就像无所不能的上帝,只要他认为,个人电脑应该有什么样的功能,那功能就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出现在Apple II上。

上帝说,Apple I只有单色显示,这不够酷,Apple II一定要支持彩色。于是,没花多久时间,沃兹就轻松地搞定了Apple II的彩色输出接口。用户只要将电脑连到彩色电视机上,就可以看到高分辨率的彩色画面。为此,Apple II在1977年正式发售时,还特地使用了新设计的彩虹苹果商标,以强调彩色功能。

上帝又说,Apple I启动后,还要加载磁带才能使用BASIC语言,这不够酷, Apple II要内置BASIC语言。于是,BASIC语言的解释器被封装到了Apple II的芯片里。Apple II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开机就可以直接用BASIC语言与计算机交流的个人电脑。普通人真正拥有了和电脑交流、对话的可能。

上帝还说,Apple I的扩展功能不强,没法连接太多外设,这不够酷,Apple II要有8个扩展槽。于是,万能的沃兹和精于算计的乔布斯之间,发生了第一次意见不合。乔布斯坚持认为,2个扩展槽就足够了,一个用于调制解调器,另一个用于打印机,更多的扩展槽会增加电脑的制造成本。但沃兹坚决维护自己设计师的权利。扩展功能对于当时的电脑用户来说至关重要。沃兹甚至对乔布斯说:“如果你只要2个扩展槽,那你去设计另一台电脑好了。”上帝的意见得到了尊重,最终发售的Apple II有8个扩展槽,成为了Apple II被用户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快,大约在1976年8月(这个时间距苹果公司成立才短短4个月),沃兹就完成了Apple II的原型设计,并造出了第一块Apple II的主板。按照沃兹自己的说法,这部原型机“要比Apple I酷十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