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没有一点
创新,新的理论体系是不可能创立起来的。《原道》中提出的 道统 ,便是
韩愈的一大发明。还有 博爱之谓仁 ,也是韩愈对 仁 的新的解释。原
始儒家历来是主张爱有差等的。孟子曾斥责墨子的 兼以易别 的兼爱思想
是 无父 。贾谊也说过 过爱不义 。所谓 过爱 ,即越出了等级的爱,
所谓: 不义 ,即违背了礼制原则。韩愈的 博爱之谓仁 ,与原始儒家 仁爱 思想显然有别,它既吸收了墨家的 兼爱 内容,更多地可能还是佛教 普渡众生 的博爱思想。对此,王船山早已指出,他说: 韩退之不
知道,开口说 博爱之谓仁 ,便
是释氏旖旎缠绵,弄精魂勾当。 [2]
王船山的批评从反面证明,韩愈并
非根本不出入于佛老。由于韩愈最
先提出了 道统 思想,并站在儒
家立场,初步吸收了佛道的某些思
想因素,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开
宋明理学(道学)的先河,在学术
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其次,从毛泽东1964 年8 月
18 日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对柳
宗元敢于出入佛老的态度,是充分
肯定的。柳宗元与韩愈是同时代的
人,两人政治观点上虽有些分歧,
但私人交谊一直很好,他们共同倡
[1].参见邓潭洲:《韩愈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45页。
[2].《船山全书》第六册,岳麓书社1991年版,第1059页。
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如果说,韩愈在 博爱之谓仁 等论断中还只是偷偷摸摸、羞羞答答地吸收了佛教的某些思想因素的话,那么柳宗元对佛教和道教的态度,则要开放得多。他不仅广泛地与佛、道界的人士进行交游,而且反复宣传儒、释、道三家之间的同一。柳氏曾宣称: 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 (《送巽上人》)。在《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中,柳氏更是明确肯定,不同学派 皆有以佐世 。他说:
太史公尝言: 世之学孔氏者,则黜老子;学老子者,则黜孔氏,道不同不相为谋。 余观老子,亦孔氏之异流也,不得以相抗;又况杨、墨、申、商、刑名、纵横之说,其迭相訾毁、抵捂而不合者,可胜言耶?然皆有以佐世。太史公没,其后有释氏,固学者之所怪骇舛逆其尤者也。今有河南元生者, 其为学恢博而贯统,数无以踬其道。悉取向之所以异者,通而同之,搜择融液,与道大适,咸伸其所长,而黜其奇衺(斜),要之与孔子同道,皆有以会其趣。[1]
柳宗元的这篇序表明,他在学术上是极力主张观点对立的不同学派,是可以 通而同之 的,即采取 搜择融液 的办法, 伸其所长 , 而黜其奇衺 ,最终达到 与孔子同道 , 会其趣 的目的。正是由于柳宗元在学术上有这种开放的态度,所以他敢于出入佛老。而柳宗元的哲学思想表明,他这种出入佛老的态度,不仅没有影响他的战斗唯物主义立场,恰恰相反,在某些方面还强化了这种立场。例如,在《送僧浩初序》中,柳氏回答了韩愈对他 与浮图游 的指责。他说:
退之所罪者其迹也,曰: 髡而缁,无夫妇父子,不为耕农蚕桑而活乎人。 若是,虽吾亦不乐也。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吾之所以嗜浮图之言以此。与其人游者,未必能通其言也。且凡为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吾之好与游图游以此。[2]
[1].《柳宗元集》卷二十五。
[2].《柳宗元集》卷二十五。
这段话表明,柳宗元对佛教是一分为二的,他和韩愈一样, 不乐 佛教 无夫妇父子,不为耕农蚕桑而活乎人 ,即摆脱人伦,不事劳动;但他认为如石中韫玉一样,佛教有其合理的内核;而且信佛的人能超脱名利,
泊焉而无求 ,对于人们的道德修养也是有好处的。这段话中,柳宗元认为,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