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政策的权衡(2)

(二)有的放矢破解面临的社会管理难题

迅速转型变化的社会会面临很多的社会管理问题,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面面俱到,却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必须集中全部精力资源,有的放矢,把关键性的问题找出来破解掉,把深层次的障碍克服掉,方能事半功倍。

首先,要高度重视解决过度管理与管理空白同时并存的问题。

所谓过度管理,就是在既有的社会管理体制下,对同一问题,众多的社会管理主体都要去进行管理、体现各自的权威,结果多头管理、争利越位、交叉错位,被管理对象越管理越死,严重损害了社会的活力;而当真正需要解决问题时,各管理主体又职责不清、扯皮推诿、互相内耗、断层缺位,有管理之名而没有管理之实。“九个大盖帽管着一个破草帽”“九龙治水而水患不已”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管理空白是指,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新的社会要求不断凸现,新的社会问题逐渐滋生,新的社会行为更加复杂,可是既有的社会管理体制与管理部门却未能及时跟进、及时覆盖,以致出现社会管理的“盲点”与“空白”。比如,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单位制、街道制和严密户籍管理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体制能管得住有固定单位的人,有城市户口的人,却管理不了做临时工作的人,管理不了流动的外来人口。又比如,在法律社会我们要求群众按照法律行事,可是当群众需要法律救助时却远远满足不了。

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如果不能在不该管的坚决不管,该管的必须管好,真管的确实负责这几方面有实质性突破,良好的社会治理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其次,要有勇气突破体制的制约、授权的局限,解决管理创新不能做与做不了的问题。

在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政府机构的设置、编制的配备、规格的确定是由上一级乃至上两级的部门确定。特定区域内的政府是没有权力自行决定的。但是上级主管部门所确定的编制与机构设置是否适应现实的社会管理需要是不确定的。因为这种体制设置的理念还是缘于传统的社会状态,可是现实的社会已经全然不同。比如,深圳市户籍人口仅200万人,而实际管理人口则超过1200万。可是深圳的社会管理治安、交通等各个部门的编制设置却是建立在200万人口的基础上。这必然导致管理力量不足,使得政府管理能力低下。这就要求深圳市要有“先行先试”的勇气,减少直接管理经济的部门和编制,加强政府管理社会的机构、增加相应的编制,不要怕与上级部门发生冲突。因为这是符合“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全国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体制创新”和“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试点探索的制度设计”范围内的创新。

再次,下决心实现职能转型,路径优化,解决管理效能错位消耗与层层衰减的现象。

转换职能。把政府从直接管理经济运行,甚至直接进行经济建设的行为模式中解脱出来,重点去解决城乡失衡、地区失衡、产业失衡、贫富失衡这些宏观性的社会问题,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运行和社会和谐等等诸多社会公共问题,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等涉及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事务,以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突发性事件和公共危机等等。

转变模式。政府减少审批事项,减少不适当的规制、放松管制,不再抱着公章收费,靠着许可拿钱。当然,为实现社会服务确实需要一定的管制与审批,需要一定的管理形式,但归根结底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而不是相反。政府不是为审批管制而存在,而是为社会服务而存在。温家宝总理说:“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说出了公共服务的真谛。

优化体制。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在政府机构设置中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同时压缩政府层级,实行行政管理扁平化、网络化模式,提高管理效能。对于这些改革创新举措,有的在深圳市已经实践,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