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长江三峡的世纪丰碑(4)

1991年8月3日,审查委员会召开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对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的审查意见,认为三峡工程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议国务院尽快决策兴建三峡工程,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1992年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认真审议了审查委员会对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同意兴建三峡工程,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1992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听取并讨论了国务院关于三峡工程的意见。

1992年3月16日,李鹏总理向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邹家华副总理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体会议上作了《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的说明》。经过后来的分组审议,人大代表们于4月3日下午大会表决《关于兴建三峡工程决议》。其表决结果是: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未按表决器25票。赞成票占全部票数的67.1%,超过半数,《关于兴建三峡工程决议》通过。

至此,梦想七十余载,调查五十余年,论证四十春秋,争论三十寒暑的三峡工程议案,终于一锤定音。

二、三峡工程的启动

(一)进军三峡

1992年11月28日,三峡工程的第一炮在三斗坪炸响。葛洲坝工程局召开千人誓师大会,成为军三峡的开路先锋。

1993年5月25日,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获得通过,并着手进行技术设计。三峡工程右岸一期工程混凝土纵向围堰的基坑开挖,于1994年7月1日在中堡岛破土动工,从此,中堡岛从地图上消失。右岸一期工程随之全面展开。1994年1月15日,三峡一期工程的主体工程三大建筑物,即永久船闸、临时船闸和升船机、左岸大坝和电站的一期开挖工程正式开标。随后,中标的施工单位开始左岸一期工程紧张施工,形成轰轰烈烈的左右开弓的大好局面。与此同时,坝区内的征地移民、场地整平、施工用水用电设施、对外专用公路以及西陵长江大桥和坝区内道路施工等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坝区航运交通指挥部也宣布成立。

为正式开工而作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1993年5月,三峡工程坝区移民第一村——中堡岛新居民点动工建设。在此期间,共完成坝区移民1.2万人。1993年11月底,三峡工程坝址——中堡岛文物挖掘抢救工作结束。经国务院批准,三峡库区最大的重点移民工程——川东天然氯碱工程也于1994年12月28日开工。

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至1994年年底,三峡坝区各项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左右两岸的土石方开挖工程已全面展开。三峡一期工程土石围堰已经完成,一期导流工程具备了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三峡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三峡工程正式开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4年12月14日,寒气袭人。这一天是三峡历史应该铭记的日子。已消失的中堡岛原址——一期土石围堰内已是人山车海,旌旗招展。南岸山坡上“建设三峡,开发长江”八个火红的大字宛若火炬,引领着三峡建设者的梦想。

一期围堰的堤埂上,临时搭设的主席布置得庄重典雅,背向长江的主席台上方高耸着“长江三峡工程开工典礼”十个大字,格外惹人眼热动情。

9时45分,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邹家华,兴高采烈地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嗣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市长黄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及中共各部委、长江沿线有关省市的主要领导共100余人,从停靠在主席台后江边的“公主”号客轮登岸,依次陆续在主席台就座和侧立在观礼台左右。

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三斗坪坝区。

10时整,邹家华副总理主持开工仪式,军乐队高奏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会场冉冉升起,在建设者心中冉冉升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