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4)

1958年5月5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议的主要内容:一是对我国主要矛盾作了新的分析;二是正式通过了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说:党中央认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继续完成经济路线、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体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通过这些,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自1957年冬季开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高潮,拉开了“大跃进”运动的序幕。

经过南宁会议、成都会议后,特别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后,“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

在这样的目标下,基本建设投资急剧膨胀,从1958到1960年的三年“大跃进”时期,国家基建投资总额高达1006亿元,比“一五”计划时期基本建设总投资几乎高出1倍。积累率突然猛增,3年间平均每年积累率高达39.1%。高指标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广大群众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

1958年11月至1959年7月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努力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压低1959年的工农业生产指标。但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地批判所谓彭德怀右倾反党集团,及随后全党展开“反右倾”斗争,使纠正错误的努力中断,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使得中共中央被迫开始了国民经济调整工作。

五、解读

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经受实践检验。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

以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共在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了一系列的正确认识和方针,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可惜的是,由于我们党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建设事业还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因实践经验和认识的不足而使指导思想发生了“左”的偏差,许多正确的意见和原则没能全面贯彻,一以贯之。使得党在上述阶级斗争和建设速度两大问题上一度发生严重失误。这两方面又相互影响,使探索过程出现严重曲折。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以后,党才全面而正确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