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的追债广告为例,该公司广告中心总经理洪卫称,“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两家公司的事情原本想友好地解决,但事与愿违”。截至2008年3月25日,PPG(上海)有限公司累计欠前者2007年广告款165万余元,中润方面经过多次催缴,PPG始终没有给予任何答复,中润公司法务部随后发出律师函,对方接收后依然没有任何回音。
中润方面只能用广告版面来昭示他们的诉求:“望贵公司(PPG)从公告之日起立即与我公司联系,履行广告合约之支付广告款义务”。“尽管只有4万多元,但我们咽不下这口气!”上海旷视广告有限公司干脆将PPG告上了法庭。这笔原定早就要付清的总额19.3万元的广告费至今还有4万元未能结清。
讨债难的原因是,当初与旷视签订广告合同的公司是上海佩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而按照PPG的说法,“上海PPG服饰有限公司与上海佩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两个完全独立而不同的公司。自从上海佩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品牌整体出售给PPG后,相互间没有任何关联”。“法官去强制执行时都发现他们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但就是没人认账。”上海旷视广告有限公司虽然赢了官司却无法收到钱。
对此,PPG却认为,“为什么全国这么多媒体都没有拖欠,为什么我们会在这些小钱上打官司,肯定是双方合作有瑕疵”。
官司的背后永远有各自的理由。没有广告投放的PPG,虽然停止了大把撒钱,却没有博得“节俭”的美名,反而遭遇了现金流紧张的质疑。
事实也是如此。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PPG需要不断平衡广告效果和有限支出的问题。正因此,它的电视广告周期基本以“月”为单位。比如,2007年4月,PPG的电视广告开始在北京的地方台播出,但是播出期限只为1个月。在这1个月内,PPG的销售量获得了大幅增长,而它的再次播出仍然要依靠数据的变化。如果销售量增长幅度减缓,或者销售量下降时,再接着做1个月的电视广告,如此往复。
即使如此,这种巨大的投入已经让PPG感觉到了压力。毕竟,作为直销模式的公司,虽然在渠道建设上比雅戈尔等传统厂商能节约大量资金,但由于没有地面门店,就需要花费大量的营销费用来“找到”消费群,树立品牌。因此,从初期来看,相对于传统模式,这种依靠网站和呼叫中心直销的方式并没有任何成本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