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ITAT:细节的错失(23)

越来越失去对上游供应商控制能力的PPG不得不考虑改变原有的代加工模式,2007年12月,PPG决定筹集资金扩建一个8000平方米的厂房。PPG希望得到风投支持,但风投认为PPG已经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并且竞争对手已经成长起来,PPG的优势不复存在,应该放弃支持。

得不到VC支持的PPG决定自筹资金。

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完成厂房扩建以增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权,PPG决定在接下来的冬季战役中重整旗鼓,快速回笼一部分资金,对此不惜成本。

2007年12月,PPG开通特卖网站,对全线产品进行3~5折特价促销,其中有的款式最低价只有29元,而且买4件还送1件!PPG不但通过网站发布消息,而且通过手机将促销短信大量地传输出去。在PPG看来,这本是一场正常的市场救急战役,但是没有料想却遭到媒体的质疑。网站甩卖的全部是PPG的库存产品,而且PPG甩卖,被很多媒体看成是PPG资金链断裂的表现。这不但使原本对PPG产品质量就心存疑惑的消费者认为其是在最后一次倾销积压产品,而且,PPG资金链断裂的消息也迅速蔓延,一时之间,PPG可能倒闭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服装行业。

这个让业内跌破眼镜的低价促销广告,如同一枚炸弹将PPG身上的所有光环剥去,唱衰PPG的舆论从此刻全面展开,并由此形成PPG的拐点。

甩卖的网站是一个全新的网站——www.ppgsale.cn,和PPG的官方网站www.ppg.cn并没有任何直接链接,但是人们还是迅速发现新网站甩卖的全部是PPG的库存产品。

回过头来看,当问题全面爆发之前,PPG对几个重要点都忽略了。在第一篇相对带有导向性的解读文章发表之后,PPG未做反应,相关声音就逐步蔓延下去。对危机公关缺乏敏锐的触觉,是多数创业公司的常见问题之一。

更大的问题是,PPG忽略了这次促销行为与其一贯塑造的形象落差太大。

在2007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李亮曾表示,PPG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解决了库存的问题:“今天一个传统服装行业,至少需要90天的库存,这就是他们赚不到钱的原因。”而PPG的供应链则能解决这一问题,“到2007年年底,基本上我们就没有库存了,我们的后端就能够做到即时生产(JustInTime)。”

类似的说法,PPG在2007年说过很多次,并因此被赋予了“轻公司”的概念。虽然究竟一家公司能有多“轻”是个相对模糊的问题,但“零库存”实在让人印象深刻。这次的促销太容易让人想到PPG原来也是有库存的,而且还不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