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ITAT:细节的错失(1)

第三章:ITAT:细节的错失

给自己的公司起个类似海外品牌的名字,充分利用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占领市场,大行其道,类似ITAT这样的商业伎俩比比皆是,特别是在ITAT所处的服装行业。但像ITAT这样,没节制无休止地滥用,甚至以此作为其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基石的,实属罕见。就凭这一点,ITAT犯下十亿美金的教训就不足惜。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笔者长时间的采访和探究一直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老欧(ITAT的创始人欧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是他不能做的,有什么是他不会去做的?佛教徒的身份对他来说到底是信仰的皈依还是从商的需要?上市未果到底是其主动撤离还是一怒之下的自圆其说?

比起同是想在服装行业撬动江湖的PPG创始人李亮的高调,ITAT的老欧非人非神,而具备更多妖的气质,说不清,道不明,雾里看花,把握不住,琢磨不透。这样的创业家是断然无法具备商业领袖气质的。

老欧很是推崇热气球运动,一项强调控制但又想摆脱地心引力控制的时尚运动。这样的运动,难度高,成就感强,但一两个小细节的不注意就会葬送全局。和老欧想营造的商业谜局一样,ITAT其实到现在依旧是能行得通的商业模式,但由于细节上的疏忽而将大好局面完全葬送。

从因果论来说,老欧的剑走偏锋和ITAT晚期在用户体验上细节重视不够,两者之间其实是因果关系:有什么样的领导人注定有什么样的企业做派,而这样的做派也注定了老欧的又一次无功而返。

因是因,果是果,因果其实早就注定。

老欧是个好商人

在创办ITAT之前,欧通国是靠金盾的走红而名声在外的。

传奇的说法是,1982年3月,20岁的欧通国卖掉了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头猪,从惠州只身来到深圳创业。几年过后,当同行们还在为三五块钱争得面红耳赤时,这个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已经做起了国际品牌的代理。

由于头脑灵活,欧通国的生意越做越大。经过近十年的积累,欧通国在国内开创了代理国际品牌的先河,先后成为全国第一家“老人头皮鞋”、“宾度皮鞋”、“猛龙牌服装”和“苹果牌服装”的代理商。

那时候,境外的服装品牌畅销国内市场,却鲜有国产品牌。对品牌很敏锐的欧通国看准了这一市场空白,于1990年推出了他亲自设计商标的“金盾”品牌。他还为这个稚嫩的品牌配上了“kindon”的英文,并设计了一个船形模样的logo,这在当时清一色的“山寨服装”中独树一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