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3721:借力未遂(11)

周鸿祎后来做了一个比喻去反思这场恶战,这跟流氓抢地盘似的,你本来是为了抢到地盘收保护费,结果却把这个地盘打得稀里哗啦的。这样的结果是他们眼里已经看不到用户,到2003年,这场交战达到了顶峰,甚至进入相互诉讼的缠斗中。

诉讼的结果是双方不再杀对方,这个结果是周鸿祎愿意看到的,因为3721已经把百度的客户端杀得差不多了。但从此以后,李彦宏与周鸿祎之间的“梁子”也算结下了。尽管3721之前做了许多教育中小企业客户做网络营销的工作,也算为这个行业作过贡献,周鸿祎原本也想规规矩矩做产品,经营好用户的利益,但是因为后来与CNNIC、百度之间交恶,其将推广方式做得过于激进,以至于后来所有关于弹窗插件的账都算到他头上,周鸿祎也为此被扣上一顶“流氓软件之父”的帽子。这也是后来的周鸿祎没有想到并深切为之后悔的一件事。

多年以后,周鸿祎对3721做过反省,认为3721有两大难以抹去的污点,其一是安装插件这种方式对用户造成过多的打扰;其二便是跟百度、CNNIC互删软件,将软件故意做得难以卸载。

卖给雅虎错失搜索市场

时隔多年以后,周鸿祎不得不承认,李彦宏比自己沉得住气。他也是多年之后才知道,当时百度的流量远远不如3721,甚至到2004年左右,百度的流量都无法与3721相比。周鸿祎去找李彦宏谈合作时,李彦宏所摆出的那副架势,仿佛他已经在运营一家大公司。相对的,那时的周鸿祎一直不自信,他所表现出的幼稚、害怕,犯下的种种错误都源于不自信。

当时的3721不知道自己是谁,也意识不到自己的价值。当年金融界想上市,通过3721导入流量,销售很快就被拉高,金融界给3721广告费,而周鸿祎觉得这个没啥意思。他根本没有意识到3721已经是一个流量很大的网站了,如果当时有第三方的咨询机构做统计的话,3721的流量大概能排到前三或者前四名,但周鸿祎对此浑然不觉。不仅如此,作为投资方的IDG也不知道如何定位3721。当时在263担任要职的田健来找3721谈合作,3721无偿给263收费邮箱一些资源,这对263帮助很大。田健看到了3721流量的威力,毫不犹豫地加入了3721。

事实上,到2003年,3721的成长已经超过了IDG的驾驭,大家对行业前景都看不清楚。周鸿祎也苦于没人能在布局上给点建议,把把关。如果当时他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那么3721的定位与前程也许就会完全不一样了。周鸿祎事后总结,3721对当前格局判断不清,以至于把大好前程浪费掉了,同时还断送在没有前瞻性上面,而这两者又与周鸿祎自身极度不自信有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