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连硅谷最着名的IT博客TechCrunch也提出,硅谷公司应该深入了解腾讯这家来自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因为未来几年以小企鹅为标志的腾讯将影响全球的网络世界”。事实上,不仅是硅谷公司应该了解腾讯,即便对于大多数中国用户和业内人士,不断壮大的腾讯也是个黑盒子。自上市以来到3Q大战之前,创始人兼公司总裁马化腾一年几乎只接受一两家媒体采访,其他高管也几乎与公众绝缘。在这些为数不多的采访中,多被提及的是腾讯的扩张能力及雄心:做互联网行业的水和电,无处不在。
沟通界限的明显存在,让外界只能通过细枝末节或者结果来揣测这家公司的风格及路径。在大多数人看来,腾讯谨小慎微,极少收购,却又极度缺乏安全感,倾向于将用户成长迅速的领域都划入自己的扩张版图。在认定一个目标后,它善于利用自己对用户的理解,加上QQ客户端的推送能力去攻城拔寨,这种进攻通常进行得悄无声息,让该领域的原有耕耘者措手不及。
于是,这种不透明会带来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竞争对手由于强烈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做出过激行为,他们担心当自己反应过来时,坐拥几亿用户的腾讯已经在该领域无往不胜,如同现在其在网络游戏行业的地位。3Q大战的爆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张鹏认为,3Q大战的根源在于两家企业的误判。“根据我们的了解,QQ医生开始捆绑过程时,其实并不是要全面进攻,可以理解为防御性的,但是被对方解读为要全面进攻安全市场,360恐惧感很强,所以马上要做一些东西。做了之后对腾讯造成影响,腾讯第一个反应是这会摧毁腾讯的根基。这种相互误判出现以后,就收不回来了。如果当时信息是对称的,双方有充分沟通,可能就不会是那个局面了。”
不透明带来的另一个不利影响则是,公众如果对公司极度不了解,也没有情感沟通,遇到负面事件,公众会马上站到其对立面。这一点在互联网进入SNS和微博时代之后尤其明显。正如杨福所说:“别看现在有各式各样的媒介,似乎信息越来越多,其实反而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注意力稀缺。你不透明,就可能会有两种结果:整个都夸你;另外一种是很容易成为情绪发泄的对象。以前很多人没有发言的权利,但现在微博给人一种表达的权利,就像民主投票一样,信息越来越民主化,尤其对一家不透明的企业来说,攻击会越来越多。百度的公众危机为什么还要扩大?其实它在产品层面或者业务上和腾讯很像,就是不透明,很容易受到攻击。”
也就是说,社会化网络的出现让信息扁平化沟通无障碍,同时也改变了用户的行为。用户不再简单地接受来自企业的直接营销宣传,而是透过网络自我整合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企业角度讲,原来只是点对点针对或者控制媒体进行传播的方式已经失效,公司无法完全控制传播的结果,因此它的品牌公关方式就必须“从过去广播式的金字塔结构转向透明的结构。”胡延平说。在他看来,“整个互联网产业里面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到战略一开始就是对的,或者写一个公关方案去实行就一定没有错,没有这个可能,一般讲战略实行或公关市场都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而且都是开放的系统。这意味着企业品牌公关市场要探索怎么从不平衡里面寻求相对平衡,怎样在沟通时去寻求互相最大的理解,而不是我认为这个道理是这样,或者我坚持的就是真理,我就一定最正确。如何在一个沟通的环境里达成最大的互相谅解,这是问题的关键”。
而且,如果这种不透明继续下去,当公众看到结果已经形成评判时,一切为时已晚。“评判之后你再去辩解,再去强调自己的那套逻辑,这是下下之策。中国舆论偏向同情弱者,你辩解得越多越不好。乳业丑闻中,牛根生辩解很多之后,所有同情理解他的人对他的印象就不如从前了。”杨福说。